今天天气:
地方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地方文献 - 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经济管理 加入时间:2013/4/10 20:13:18 来源:  访问量:
 
农业经济
农 业
【概况】2011年,黄陂区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目标,积极应对持续干旱、特大暴雨等灾害天气等多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5.69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完成农业增加值60.1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11元,比上年增长19.6%。2011年,黄陂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区“、“全省‘四个一批’农产品加工先进园区“,“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在全市排名第一位,在全省排名第17位。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2011年,黄陂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大小麦、豆类、薯类以及其它杂粮。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西甜瓜、棉花,以及甘蔗、玉米等鲜食作物等。
一.粮食作物
全区总播种面积106.17万亩,单产398公斤,总产42.29万吨。
(一)水稻:播种面积85.94万亩,单产438公斤,总产37.61万吨。
1.早稻:播种面积29.3万亩,单产399.9公斤,总产11.80万吨。主要品种:早珍珠、湘早汕、鄂早11、鄂早18、金优402、两优287
2.中(一)稻:播种面积23.66万亩,单产554公斤,总产13.1万吨。主要品种:两优培九、Ⅱ优明86,扬两优6号、红莲优6号、珞优8号,扬辐糯4号、鄂糯9号、鄂中五号
3.晚稻:播种面积32.96万亩,单产416公斤,总产13.72万吨。主要品种:鄂晚11、鄂晚13、鄂晚15、鄂晚17、鄂粳杂3号。
(二)小麦、大麦
1.小麦:播种面积84.13万亩,单产159公斤,总产1.33万吨。主要品种:鄂麦18、郑麦9023
2.大麦:播种面积2.1万亩,单产171公斤,总产0.36万吨。主要品种:鄂大麦7号、鄂大麦9号。
(三)玉米
播种面积0.46万亩,单产648公斤,总产0.29万吨。主要品种:华甜玉1号、华甜玉3号。
(四)豆类
1.大豆:播种面积2.1万亩,单产160公斤,总产0.33万吨,主要品种:6月早、6月爆、鄂豆13、中豆30、中豆32。
2.蚕豌豆:播种面积2.5万亩,单产123.5公斤,总产0.31万吨。主要品种:启豆2号、启豆50、鄂豌567、鄂豌6号 、中豌4号
3.杂豆:播种面积1.2万亩,单产115公斤,总产0.14万吨。主要品种:鄂绿2号
(五)薯类
1.红薯:播种面积2.1万亩,单产572公斤,总产1.2万吨,主要品种:鄂薯3号、鄂薯5号。
2.春马铃薯:播种面积0.7万亩,单产502公斤,总产0.4万吨。
3.秋马铃薯:播种面积0.8万亩,单产562公斤,总产0.6万吨。主要品种:克星1号、克星九号、克星四号、鄂马铃薯3号、鄂马铃薯4号。
(六)杂粮
高粱:播种面积0.08万亩,单产180公斤,总产0.014万吨。
主要品种:红高粱、离石黄。
二、经济作物
(一)棉花
播种面积3.5万亩,单产106公斤,总产0.37万吨。主要品种有鄂杂棉系列、湘杂棉系列、鄂棉花11、中棉所29、抗虫棉。
(二)油料作物
总播种面积40.3万亩,单产117.5公斤,总产4.73万吨。
1.油菜籽:播种面积25.7万亩,单产106.8公斤,总产2.74万吨。主要品种:中油杂2号、中油杂4号、中双9号、中双10号、华双3号、华双4号、华油杂4号。
2.花生:播种面积10万亩,单产195公斤,总产1.99万吨。主要品种:中花4号、中花6号、中花7号、天府11号。
3.芝麻:播种面积4.4万亩,单产119公斤,总产0.52万吨。主要品种:中芝10号、豫芝13、航芝1号。
(三)甘蔗
播种面积1.3万亩,单产2388公斤,总产3.15万吨.主要品种:桂糖11号。
(四)蔬菜
总播种面积59.09万亩,总产量160.97万吨。其中食用菌741亩,水生菜(藕、荸荠、茭白)1.83万亩。蔬菜品种过于繁多,不便缀述。
(五)瓜果类
总播种面积3.39万亩,总产7.13万吨
1.西瓜:播种面积2.97万亩,总产6.34万吨,主要品种:千岛花皇、黑美人、早春红玉、庆农3号、西农8号、田皇七号
2.甜瓜:播种面积0.36万亩,总产0.73万吨,主要品种:中甜1号、丰甜1号、鄂甜1号。
3.草莓:播种面积0.061万亩、总产0.05万吨,主要品种:全明星、美13、丰香。
(六)其它作物
其他作物播种总面积3.96万亩,包括青饲料1.8万亩。绿肥1.5万亩,莲子、菱角等水生作物0.66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2011年,黄陂区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新辰、陶氏、百汇勤、九洲通、天露雨润和华商九通等重点企业,在三里、六指、李集、蔡店等地新开发1.95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2.7万亩水生蔬菜基地、2800亩设施蔬菜基地、1500亩有机蔬菜基地;依托水产龙头企业,新建改造水产标准化高效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000亩,新增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7000亩,以六指、滠口为核心的水产种苗繁育达3.4亿尾,比上年增长11%;依托各类养殖小区,加快生态型、环保型养殖小区建设,其中,永生鸭业有限公司已达到1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依托茶叶生产企业,新开发茶叶基地1万亩,栽植优质茶苗2500万株;依托国英种业、武大天源等7家种业公司在六指、大潭、罗汉等地开发杂交稻制种与良繁基地面积达1.6万亩;依托天种、精武扩大生猪、种禽繁育规模,天种全年新增种猪生产规模达20万头,比上年新增6万头,成为全国十大核心种猪场之一;依托苗木花卉公司,以武湖、六指为核心的苗木花卉种苗繁育基地新增2万亩。截至年底,全区建初步形成了以滠水河、黄孝河沿岸为片带的蔬菜板块基地5.6万亩,以南部环湖区为主的小龙虾特色水产板块5万亩,以丘陵岗地开发为主的“两块一带”茶叶基地6万亩,以中部粮产区为重点的杂交稻制种和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业。以省级“四个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支持泛武湖区域建设新园区、改造老园区,搭建承载平台,形成扎堆效应,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加快四季美农贸城建设,已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交易面积63万平方米,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已成为武汉大都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净菜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截至年底,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2000多个,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4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9家、市级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居全市第一位;区级龙头企业3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43家,年创产值55.88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79.8%;培育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截至年底,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6个,其中,专业合作社75个,涉及流通、生产、农机、技术服务等领域,网络各类专业大户1.5万户,发展会员1.8万人,覆盖产业基地40万亩。全区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13.45万户,占总农户的57%;覆盖种养殖基地面积95万亩,占总面积的58%。
【农业科技服务】2011年,黄陂区农业部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大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依托“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工程 ,对广大农民开展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全年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0多场次,培训农民5200人。
加快现代都市农业自主创新步伐。按照创建市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的要求,以泛武湖台创园区域为核心,依托省农展中心、省林业科技示范园、市农科院新品种展示园,加快推进农业新技术研发、新品种试验、新模式示范,形成农业高新技术集群优势,提升区域现代都市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完善“三电合一”系统化建设,继续深化芦笋高产栽培、小龙虾繁殖和杂交稻制种等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了特色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全区举办4次大型农业科技赶集活动,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等10大主推技术面积152万亩次,示范推广优质油菜新品种15万亩,新建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区1个、绿色防控示范区30个。
【扶贫开发】2011年,黄陂区农业部门积极整合扶贫部门专项资金、市直部门行业扶贫、“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力量,整体推进老区扶贫开发。
全面实施4个老区街乡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全年市直各部门投入扶持资金1.26亿元,建设项目95个;争取到省市区专项扶贫资金784万元,比上年增长36%,完成扶贫项目53个,比上年增长12%;积极协调,促成汉阳、硚口等中心城区对口革命老区落实帮扶资金600万元。截至年底,全区新增1个老区乡镇,老区街乡镇总数累计达8个;老区新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1.6万亩;老区317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全部验收合格;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4元,比上年增长25%。2011年,在全省千村书记培训班(江汉平原片区),黄陂旅游扶贫模式代表武汉市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并在全省推广。
【农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黄陂区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完善了街乡镇和主要农产品基地、企业的标准化检测室建设,全区基本实现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覆盖;加强四季美农贸城果蔬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重点对南方蔬菜进行监控,坚决杜绝不合格蔬菜品种入市,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全年区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分别在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共抽检样品35435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97%。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全年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行动20批次,出动执法人员90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点1500个次,查处违规违法案件20余起,全区农作物种子、肥料检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7%、94%。
【名特优农副产品】2011年,黄陂区名特优农副产品主要有:芦笋、葛根、脉地湾萝卜、江城菜心、江城薯尖、高庙的丝瓜、汪畈竹叶菜、沙畈扇子白萝卜、三合店红薯、甘棠铺荸荠、前川香葱、塔耳岗柿子、姚家集桃李、陈家山板栗、后湖莲藕、“姚家山”山野菜、中排茶籽油。全区有品牌的农产品共有28个系列,共有8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芦笋:芦笋作为一种口味兼优,药食兼用的营养保健型名贵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芦笋种植的前景良好,市场行情每公斤8元,亩平收入达5000元左右,最高可达8000元以上。目前芦笋不仅只作为蔬菜在餐桌上食用,还被制成了芦笋茶、芦笋饮料、芦笋胶囊、芦笋豆丝等芦笋系列产品,供不应求。新辰公司于1996年最先在姚集镇试种,2006年在蔡店成功示范种植3000亩,后向姚集、王家河、前川、李集、大潭、三里等地辐射,目前,已建成蔡店、姚集、王家河、前川、李集、罗汉、祁家湾等十大芦笋板块基地,总面积达5万亩。芦笋已成为全省标志性品牌产业,其新开发的芦笋茶已列为湖北省运动员指定饮品。
脉地湾萝卜:脉地湾萝卜是黄陂区特色地域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原产长岭街七房湾、绿林、塘上三个自然村,因其产地土壤、气候、环境以及生产方式等独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脉地湾萝卜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元代未期,从明朝开始作为宫廷贡品,远近驰名,一直以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葛根:黄陂葛根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种植区为长岭、木兰、蔡店等北部山区,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是多年生藤本,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亩产可产3吨。葛根制成的葛粉、葛粉豆丝等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强的药用价值,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荸荠:黄陂种植荸荠已逾百年。其生产的荸荠个大、皮薄、肉嫩、甜脆无渣、呈酱色、皮油亮。该品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是城乡人民喜食的廉价水果。其清热化痰、生津止渴和润燥滑肠的作用,更受阴虚肺燥、疾热咳嗽、肠胃积热等病症患者的热忱欢迎,在国内久负盛名。饮食业的“拔丝荸荠”和加工业的“马蹄罐头”更使“黄陂荸荠”声名大震。
野藕:后湖生产的野藕,其形细小,淀粉含量大,用以煨汤,汤鲜藕粉,其味鲜美无比,是人们喜食的“猪排煨藕汤”的必备主料。近几年来,黄陂采取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后湖野藕质量,努力扩大栽培数量,使后湖野藕在全区十五个街乡广为种植。
线茄:线茄适宜于质地疏松,含有机质多的肥沃土壤种植,经过近几年提纯复壮,品质更加优良,该品种果细长,长约30厘米,横径约3厘米,果面光滑,黑紫色,具有很好的光泽,果肉绿白色,籽少,抗性好,商品性好。采收期长,始收为4月份,于11月罢园,亩产量可高达5~6吨。
扇子白萝卜:扇子白萝卜适宜于夏、秋、冬季在沙性土壤种植,亩产可高达6吨,具有皮薄、水份足、肉质好、不易糠心、种植面积时间弹性大、抗性好等特点。扇子白萝卜做出的菜无论是炒还是煨汤都十分香甜可口。
甜玉米:黄陂区于1996年开始引进试种超甜玉米,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协作,大力推广华玉四号。该品种为奶油水果型甜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富有大量氨基酸、亚油酸、多种矿物质等。口感甜嫩,生、熟均可食用,食味佳、味道香甜。每年春、秋各种植一季,每季亩单产(鲜重)可达1吨,市场前景广阔。
黄陂荆蜜:荆蜜源自黄陂区主要野生植物荆条花,主产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带为主的木兰生态旅游区。黄陂荆蜜呈浅琥珀色、气味清香,口感甜润微酸、易结晶,含有丰富的淀粉活性酶、果糖和葡萄糖等。其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淀粉活性酶更是一般蜂蜜的2倍以上。食用黄陂荆蜜,民间有谚:“麻古土、荆流蜜,麻古石、有药力;喝上一碗石烧蜜,不用求仙看太医”。
杨楼子湾麻油:杨楼子湾麻油的原料来自黄陂府河北岸一带,具有香味浓郁、颜色金黄、澄清透明等特点,自清嘉庆翰林院学士杨维伦送到朝廷即成为贡品。杨楼子湾麻油是将本地产的芝麻日晒,筛选个大饱满的,炒籽,除杂,碾碎,土灶蒸粉,踩饼,上榨,加压出油,沉淀转缸,其工艺特点是:慢速、低温,保证了芝麻原汁原味的纯正自然香。
【区农工委(农办、农业局、扶贫办)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农工委副书记、农办主任 陈克学
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扶贫办主任:殷希凡
农办副主任:熊国成 万胜华 丁 俊
农业局副局长:彭进华 叶明壮 丁朝国
纪检组长:陈锁钦
扶贫办副主任:李 刚
(区农业局)

林 业
【概况】2011年,黄陂区林业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生态立区”为中心,以“服务城市、美化城乡、富裕农民”为宗旨,紧紧围绕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造林工程、通道绿化和景区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推进“两茶一花”(油茶、茶叶、花卉苗圃基地)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清洁、低碳、可循环林业产业,为推动全区绿色经济崛起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区林业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造林绿化】2011年,黄陂区林业局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区绿化水平和生态质量。全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2.57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荒山绿化4500亩, “四旁植树”152.3万株,各景区共栽植各类花卉苗木300万株,栽植基地绿化树8万余株,建绿色通道15公里;绿色通道绿化覆盖率达87%、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25%、农田林网绿化率达73%、宜林滩涂绿化率82%、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4%、绿地率3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平方米,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5%以上。
全民义务植树再创新高。加强义务植树的宣传和组织力度,全区植树的总量和苗木的种类大幅度增加。全年全区1.2万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15万株。
重点工程造林成果显著。建立和完善重点工程后期管护制度,落实专人、专款、专护,实行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血防林和“一江两山”造林成果。全年完成三环线3万平方米绿化工程,栽植樟树、垂柳、法桐、红叶石楠、垂丝海棠等3000余株。
退耕还林成效逐步显现。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777亩,补植苗97万株;投入后续产业巩固资金588万元,新造林3801亩,其中,茶叶2927亩、油茶758亩、苗圃116亩,受益农户达2220户,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392.25万元。
农村家园建设绿化全面完成。围绕“生态村湾”的绿化目标,在栽植多品类,景观美的树种的同时,引导农民整合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大力推进林业庭院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与村湾绿化美化相结合。全年全区最后109个家园建设村的绿化工作全面完成,顺利接受市区两级检查验收。
【林业产业发展】2011年,黄陂区林业局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绿色经济。
产业基地发展增速加快。按照“两茶一花”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产业项目申报、立项审批、产业投入和科技支持力度。全年林业产业立项审批项目达80项,其中,新建油茶基地1.7万亩、茶叶基地1.2万亩、花卉苗圃基地0.6万亩;全区茶叶总面积达到7万亩、油茶8万亩、花卉苗木3万亩,林业综合年产值达20亿元。
积极培植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天福茗茶集团落户台创园、福建坦洋工夫茶集团、黄鹤楼茶叶公司的引进工作正在洽谈之中;中排粮油集团、武汉鑫家乐实业公司、木兰湖绿岛茶业有限公司、优尼特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林产品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截至年底,已建成四大林业产业园区(年产值过5亿元的省级花卉科技产业园区;以中国家俱CBD为龙头,木材加工业年销售额过400亿元的家俱及木质材料加工科技产业园区;以四季美农贸城为龙头,产值过5亿元的茶叶科技园区;以中排粮油公司为龙头,创产值过6亿元的油茶科技园区)为实现黄陂由林业大区向林业强区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森林资源管理】2011年,黄陂区林业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截至年底,全区有林地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34%。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全年办理各类行政许可证387件,其中,征占用林地17件、占用林地540亩;采伐许可153件,采伐林木2.5万方,均在省市规定的限额范围之内。
加强生态林保护。严格抓好生态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护林员巡山管护制度,认真落实封山育林措施,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全年全区46.5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完好,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465万元。
全力做好森林防治检疫,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扩散和蔓延。全年应施监测面积95万亩,完成监测面积95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2011年全区共发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8.05万亩,采用无公害防治面积8.0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100%。其中,马尾松毛虫发生4万亩、杨树舟蛾3.8万亩、黄脊竹蝗0.1万亩、经济林害虫0.05万亩,有害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0.1万亩,全部进行了无公害防治,成灾面积为零;全区应施苗木产地检疫面积为0.4万亩,实施产地检疫面积0.4万亩,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加强依法治理力度。扎实开展“打击非法采脂行动”、“制止乱砍滥伐行动”和“打击乱占林地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办理各类涉林案件112起,依法处理101起,行政案件侦破率为90.1%,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1年,黄陂区林业局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努力激发林业发展活力。通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积极探索解决制约林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林业资源的利用开发搭建平台。全年整理档案4万余份,(总任务为10万份),评估森林资产4宗,0.34万亩,估价金额5725万元;流转林地3万亩,抵押贷款2945万元;发展林下经济达20万亩,年产值达到2亿元。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全年投入资金50万元,购置进口风力灭火机110台套。己建半专业扑火队伍9支,计175人,实现区、乡、村、组四级联动。2011年,全区森林火灾受灾面积86.3亩,受灾率为0.1‰,控制在3‰的目标管理范围内,无重大火情和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林业技术推广】2011年,黄陂区林业局积极推进科技兴林工作,为林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绿证”培训、“上科技课”、“三万”活动等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同时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林业科技推广运用影响力。全年开展培训活动达25次,培训群众3万人次,建市级科技示范户78户。
加大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制定了《黄陂区有机茶生产与加工技术》、《油茶栽培实用技术》、《名优花卉栽培技术》等技术专著,加强宣传普及推广活动,不断提高“两茶一花”产量,全年改造茶园1万余亩;积极推广应用良种壮苗。围绕退耕还林、通道绿化和城镇绿化,实施定点育苗、定向育苗和规模育苗,优化树种、品种结构,提高了成活率。全年已建无性优质种苗基地300亩,年出圃优质种苗4000万株;积极开展项目研究,提高林业生产科技含量。全年承担市级林业科研项目3个,分别为姚家老屋绿化苗木繁育、木兰青石桥村无性良种繁育、长岭户冲曼地亚红豆杉栽培,建设科技示范基地7000亩。
【区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组书记:徐建华
党组副书记、局长:刘中义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雷以国、杨清华
副局长:齐志刚
纪检组长:邬述辉
(区林业局)

畜牧业
【概况】2011年,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按照畜禽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的目标,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科技兴牧工程,加快推进种畜禽和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行业服务能力建设,全区畜牧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全区生猪存栏68.21万头,出栏93.9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6.11%;母猪存栏4.32万头,比上年增长0.7%;牛存栏10.52万头,出栏4.6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1.85%;家禽存笼772.5万只,出笼162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23%和6.12%;肉类总产量13.45万吨,蛋产量5.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98%和6.8%。全区完成畜牧业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5%,农村人平从畜牧业中增收达到115元。
【“两型”畜牧业建设】2011年,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两型”畜牧业建设,促进了畜禽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在全区范围内严格划分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武汉市三环线以内为禁养区,已有养殖场应全部进行搬迁;武汉市三环线以外,外环线、风景区、离居民区、重点水域1000米以内为限养区,限养区内严禁新建畜禽养殖场。原已建的畜禽养殖场按武汉市规定政策逐步进行外迁,在搬迁前污染治理必须整改分批限期环保排放验收达标;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通过区环保部门的环评认可。截至年底,基本制作完成了全区畜禽养殖规划布局图,产业立项建设全部按规划布局要求合理选址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在全省首创了生猪养殖污染零排放模式
和水禽生物床养殖模式,全区现有5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普遍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养殖模式生态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循环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截至年底,全区有4家养殖场实行鱼鸭立体饲养模式、3家实行传统垫料模式、8家实行生物垫料模式、4家采用沼气+污水深度净化处理模式、30家采用沼气模式、2家暂时采用三级沉淀方式进行污水处理、42家实行种养循环经济养殖模式,流转土地3.8万亩、水面1.3万亩,35家已通过市级环保达标验收。
【畜牧产业化经营】2011年,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全区初步形成了饲料生产、养殖示范、科技服务、流通销售、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截至年底,全区有1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1家上市公司,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年产种猪20万头、禽苗3000万羽、商品猪40万头、配合饲料30万吨、屠宰生猪30万头、屠宰及加工水禽2000万只,年产值达35亿元。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生猪养殖户582户、奶牛养殖户68户、水禽养殖户785户,龙头企业网络带动户占全区各类畜禽养殖专业户总数的65%以上。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有27个,社员总数达到3000余人。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500人,其中,有较大经营规模(年经营额20万元以上)和较强带动作用(带动农户50户以上)的经纪人已发展到1210人。
【畜牧科技推广】2011年,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大力推广普及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全区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制定了《黄陂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工作方案》,组织专家、技术指导服务队伍进场到户,对全区各大规模养殖场、小区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展标准化养殖知识培训,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全年已有天种、丰泽、木兰、开隆及英才、小泉山等6家达国家标准;深入推广生猪150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已批复新建生猪150生物发酵床养殖项目16栋,已基本建成投产;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积极为规模养殖场建设喷雾消毒通道、电子监控设备,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生产记录等。全年完成天种会龙山、凤凰寨种猪场、丰泽八场、十场、大陂生猪养殖小区等5个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启动水禽标准化养殖,五岭、永生、海容和振兴肉鸭养殖小区实行水禽标准化养殖模式,出笼肉鸭120万只。
加快推进畜禽良种繁育工程建设。加强种畜禽管理,对种畜禽场全面普查、分类建档、摸清资源、专人管理,全区种畜禽场发证率、建档率和监管率均达100%;全面推广生猪良种示范工程。区级种公猪站已选址论证完毕,即将开工建设;丰泽公司成功从法国引进120头曾祖代高产大白种猪,提高了配种质量。全年全区开展母猪人工授精7.8万头次,配种受胎率达96.58%,已产三元杂交猪62.32万余头;启动了黄陂黄牛资源保护工作,对保护区内的牛进行调查摸底,选育核心群159头,繁殖群1852头,配制了专用耳标,建立了电子档案,全部运用科学选育办法进行提纯复壮;积极推广黄牛杂交改良工作,在木兰、李集、蔡榨已完成黄牛冻配改良3611头次。
【动物疫病防控】2011年,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防疫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机制、防控应急管理机制、防疫考核评价机制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区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平稳。
加强动物防疫强制免疫工作。按照“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强制免疫制度,全面完成了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6种重大动疫病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耳标佩戴率均达100%,全区保持了清静无疫情。强化动物传染性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检测与处置,加大洲滩禁牧和“一查两治”力度,综合防治动物血吸虫病,有效净化了生产发展环境。全年全区猪、牛、禽死亡率分别为2.4%、0.20%、5.2%,均在绩效目标控制标准以内。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1年,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确保全区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投入品监管。在全区兽药经营企业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进入辖区的饲料兽药实行登记备案和准入制度,对饲料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严把投入品关,全年抽检饲料样品20批次。
规范畜禽生产行为。对养殖、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清理登记,指导养殖场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生产规模和数量、产品质量控制等涉及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严格落实动物产地检疫报检制度,从源头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全区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的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散养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85%以上。
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生猪养殖场463家、兽药饲料专卖店 46 家、大型饲料加工厂5家、生鲜乳收购站4家、生猪屠宰场19家、生猪冷鲜店37家、集贸市场35家、超市21家,取尿样17215份,饲料95份,市场抽样1093份,检测盐酸克伦特罗7808 头份,莱克多巴胺8552头份,沙丁胺醇1778头份,共检测瘦肉精18138头份。开展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了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市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80人次,车辆50辆次,检查饲料兽药门店 46 家,大型饲料加工厂5家,查处违法案件2起,没收并销毁假劣兽药计23个品种,67个批次,1955盒(袋),并进行销毁。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成立专门机构,严格落实“一对一”监管工作制度,建立了生鲜乳收购日常检查、不定期巡查、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对奶牛养殖场、奶站做到“五查”(查生鲜乳收购站主体资格、查生鲜乳收购站和养殖场库存物资、查生鲜乳运输车辆、查各项管理制度、查各项生产记录),确保鲜乳收购质量,受到国家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考评组充分肯定。
【荣誉表彰】
先进单位
区畜牧服务中心被省畜牧兽医局授予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先进单位
区畜牧服务中心被武汉市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授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
区畜牧服务中心被武汉市农业局授予农业工作先进单位
区畜牧服务中心被武汉市畜牧兽医局分别授予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单位和畜禽标准化生产先进单位
先进个人
武汉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进工作者 李兴厚
武汉市农业工作先进个人 熊和敏。
武汉市畜牧兽医局优秀信息员 李丽霞。
【区畜牧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胡述翔
副主任:李兴厚 李 华
纪委书记:吴恒建
(区畜牧服务中心)

水产业
【概况】2011年,黄陂区水产部门围绕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优质、丰富的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正规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现代化设施,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特色渔业、科技渔业、生态渔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力的推动了全区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1年,区水产服务中心获湖北省水产局先进单位称号。
【水面养殖业的发展】2011年,黄陂区有养殖水面19200公顷,其中,湖泊养殖面积7467公顷、水库3398公顷、塘堰4077公顷,精养鱼池4071公顷、河沟187公顷。全年生产水产品总产量8.87万吨,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6.32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71.3%。小龙虾养殖面积2933公顷,产量4500吨;南美白对虾40公顷,产量360吨;青虾湖泊、池塘自然增殖750公顷,产量325吨;河蟹养殖6267公顷,产量1420吨;龟鳖50公顷,产量606吨;黄颡鱼主套面积3599公顷,产量1300吨;池塘网箱养鳝1.3万平方米,产量105吨;鳜鱼主养40公顷,套养3137公顷,产量980吨;才鱼主套养105公顷,产量650吨;刁子鱼主套养5085公顷,产量980吨;鮰鱼套养520公顷,产量1256吨;青鱼主养310公顷,套养480公顷,产量2460吨等。人工苗种繁育基地4个,年生产各类苗种5.5亿尾,其中,名特苗种3.9亿尾。全年全区渔业行业产值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6%。其中,渔业产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9%;渔业人均纯收入12100元,比上年增长7.08%。
【水产养殖板块基地建设】2011年,黄陂区水产部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水产板块基地建设,促进了渔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名特水产片带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100万元,改造泛武湖地区1万亩鱼池标准化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已建成核心示范区2000亩、辐射区8000亩、护砌鱼池2000亩、护砌进水渠6公里、 建设3.5米宽水泥路4公里、改造高压线路5公里、清淤27万平方米。大力实施精养鱼池改造工程。争取省水产局精养鱼池改造资金30万元和区级配套资金250万元,用于精养鱼池改造、基础设施修复、扩大名优苗种生产、健康养殖模式和实用生产技术推广以及配套建设加工出口原料基地等方面的以奖代补,实现了鱼池一亩变两亩。全年全区共改造鱼池近1万亩,可增产0.5万吨以上。
加快特色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武湖五七渔场建成2500亩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特色(鳜鱼主养)示范基地、三里镇已建1000亩特水甲壳水产品基地;弘玛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蔡榨建成泥鳅养殖池800亩;湖北千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六指建成5000平米小龙虾繁育水泥池;后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10800亩河蟹养殖基地;祁家湾李桥村建成2000亩虾蟹混养基地;滠口三闸建成甲鱼仿野生寄养基地900亩。
【渔业业合作组织】2011年,黄陂区渔业合作组织取得新突破。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行业协会及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增植壮大了水产养殖企业,有效改善了全区水产品滞销、价低的现象。截至年底,全区已建立了水产专业合作社20家,合作社成员户数1258户,养殖面积6.9万亩。
【水产品加工业】2011年,黄陂区水产部门大力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水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
积极协调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部门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为加工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全年为水产品加工业争取市、级财政扶持资金60万元。以提升武汉浩海、长庆楼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为重点,大力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浩海公司改过去鱼糕、腌熏鱼、整只小龙虾等传统加工品牌,逐步开始了虾仁、甲壳类、鮰鱼片、鱼酱、休闲鱼、风味鱼等精深水产品的研制加工,并完成了海浩牌冻煮龙虾仁、海浩牌整只小龙虾的品牌注册,加工的小龙虾、鮰鱼、罗非鱼已获得批准。全年全区2个水产品加工企业,转化水产品10340吨,生产成品4160吨。其中,武汉海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速冻淡水小龙虾仁600吨、整肢虾18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创汇1280万美元。
【健康养殖】2011年,黄陂区水产部门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进一步优化全区渔业结构。
加强标准化生产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与省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的克氏原鳌虾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已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并发布。通过对操作规程的宣传、执法监管和加大对投入品等各生产环节的管理,推动了小龙虾、河蟹、鳜鱼等主导特色品种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推广和应用。截至年底,全区申报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获得批准申报面积达5000亩;武湖等9个企业无公害养殖基地送检8个品种,计9.6万亩进行了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全区累计有12个水产品获绿色水产品,认定绿色水产养殖面积3.5万亩;注册什仔湖水产商标并核实水产品31类。
加强渔业技术指导工作。利用“黄陂区农业信息网”和“黄陂水产”简讯定期发布流行鱼病的预防与治疗、水质科学管理与泛池控制技术等信息,同时通过开展科技下乡、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及时向养殖户传授养鱼新技术,使水产生产经营者转变传统饲料喂养,普及鱼用肥,禁用化肥,提倡使用有机肥,有效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全年发布渔业信息10期刊;举办健康养殖和技术培训班48次,培训4300人次,发放科技养殖资料16000份册;承办市级水产专业培训1次,培训现代渔民200人次;组织科技赶集4次,为渔业养殖户免费提供鱼药1200公斤;组织水产技术人员组建20个科技入户小分队为农民服务;培育市级水产科技示范户160户,核心示范户35户。
【渔政管理】2011年,黄陂区水产部门加强渔政管理,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
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养护管理。按照长江流域和省市禁渔会议精神,组建了工作专班,发布禁渔通告3600份,在区电视台专题播放长江禁渔通告,为保护渔业资源,营造良好的渔业生产环境。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专业检查人员和布点,及时核查禁渔举报,有效地遏制非法了捕鱼行为。全年全区社会义务参与协助禁渔人员10人,出动禁渔车辆20台次,执法巡查船7艘次,摧毁迷魂阵8部180米,没收禁捕网具5部,销毁电船用电瓶12只,对10人进行口头警告,查处各类渔业案件12起。
【水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黄陂区水产部门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水产苗种管理。4月29日~30日,对全区4个苗种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各苗种生产企业自觉按《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产苗种生产禁用鱼药工作,规范了企业生产行为,保证了水产苗种质量。全年全区未发现违规、违纪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和“三无”(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生产执行标准)渔药。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配合农业部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来陂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查,确保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年抽检400批次,合格率100%。
【区水产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张道恕
副主任:肖春庭 侯元森 张卫国
纪委书记:左福荣
(毛南桥)

农业机械
【概况】2011年,黄陂区农机服务中心坚持以“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农机作业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合作社)建设;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全区农机化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45.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758台,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79台,比上年增长7.4%、小型拖拉机3679台,比上年增长16.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735部,比上年增长3.4%;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为1:1.11。联合收割机150台,增长17.2%;机动脱粒机1422台,增长41.6%;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970台,增长5.9%;农用排灌动力12084台,增长5.1%;完成机电排灌面积33.63万亩。
【区农机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周裕福
副主任:王银平 梁建明 沈 毅
纪委书记:夏剑鸣
(区农机服务中心)
农村能源
【概况】2011年,黄陂区农村能源办公室按照《黄陂区农村能源建设“十二五”规划》,坚持把发展农村沼气与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和循环农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的推广运用,不断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2011年,黄陂区农村能源办公室加快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积极调整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结构,在合理安排户用沼气的基础上,增加小型联户沼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数量,建设重点向规模养殖场倾斜,逐步实现已建养殖场小型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全覆盖,有效改善养殖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全年兴建小型联户沼气工程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大力发展“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以沼渣、沼液为纽带,按照“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支持畜禽小区大型沼气工程兴建沼液输送管网,实现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提高了建池农户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年推广500户“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武汉九州通畜牧有限公司通过安装沼气集中供气管网,带动35户农户使用沼气清洁能源;铺设沼液供肥管网到田间地头,带动800亩土地使用沼肥,有效解决畜牧养殖沼液无法排放和蔬菜种植肥料来源不足的问题。武汉市扬子江惠尔康奶牛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开隆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所产生的沼气直接输送到职工食堂、输送到职工家庭,解决职工生活用能。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入户工程。按照开发与节能并举的原则,在巩固农村节能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广高效低排省柴节煤炉具及太阳能热水器。全年完成清洁能源入户工程6700户,其中,推广省柴节煤炉1443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257台。
【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黄陂区农村能源办公室加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能源事业健康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对建池技工实行职业准入制,先培训后上岗,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沼气池合格率和使用率。全年培训沼气技工50名。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对全区32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实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每个网点配备一个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零配件、一组柜台,并统一制作了网点门牌,做到了每个服务网点有一部电话,同时对少数服务网点采取特殊扶持政策,配备沼气出料抽渣车,全方位地对沼气建设户开展各项服务。
加强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制定服务网点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并进行年终考核,逐步实现沼气服务网点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服务专业化。全年送科技入户资料2060户,帮助沼气用户大出料379户、故障诊断及排除300户。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2011年,黄陂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这一中心,坚持“强体系、增投入、抓重点、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示范。以沼气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业生产污染;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趋势,依法受理占用农产品基地堆放、处置废弃物许可申请,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全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7.1吨。
【荣誉表彰】
先进单位
武汉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 区农村能源办公室
武汉市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单位 区农村能源办公室
先进个人
武汉市农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朱良山
武汉市农村能源工作先进个人 罗文军 易贤德
【区农村能源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主任:王先权
副主任:朱良山
(朱良山 方志春)

农村经济管理
【概况】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集体“三资”( 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管理,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新贡献。截至年底,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1187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92548万元,比上年增长13.8%;第二产业收入474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收入3205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8%。总费用73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456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233万元,比上年增长47.6%;村集体净资产97436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区农民人均所得9110元,比上年增长22%。
【农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稳步推进滠口街滠口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清人分类。制定股权设置方案、成立股份合作。5月26日,通过资产评估,滠口村资产总额为36616887.58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为34521697.58元、非经营性资产总额为2095190.00元;清人分类以派出所提供的人口资料为依据,逐户逐人调查核实,进行三轮张榜公示,最后由村民代表进行表决,确定具备股东资格的有1390户,计3570人。8月1日,滠口村股份合作社成立并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了董事会及监事会班子成员并办理了有关登记手续。
【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引导能人回归、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开发农业资源,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全年实现土地流转面积6.13万亩,流转宗数60宗,完成计划面积102.2%。全区累计流转面积38.91万亩,其中,家庭承包地23.5万亩、四荒地及其它15.41万亩。
搭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区农经信息网,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对各地需要流转的地块类型、面积、流转价格及期限等在网上发布,吸引能人回归,全年发布流转信息70余条;加大对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业主选好生产经营项目,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申报补贴,全年获市财政补贴项目39个;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文本,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格式;积极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把好合同鉴证关,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化解农村矛盾,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年接待上访人员118人次,办理纠纷案件97件,调处94件,其中,经区人民法院判决1件,调处率达96.9%。
【农民负担管理】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减轻农民负担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全年共发放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达1202.9万元、良种补贴达1522.123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达5248.5万元。实行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79个,涉及579个村,全区农业人口84.3787万人,人均筹资标准15元,共筹集资金1265.6805万元;劳力45.2317万个,劳平筹劳标准10个,共筹劳452.317万工日,折资678.4755万元(折资标准15元),获财政奖补资金4076.2544万元,奖补比例达到了5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黄陂区2011年农民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印发了《黄陂区涉农收费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区直24个涉农部门签订了责任状,把减负工作列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全面实行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认真做好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的填写发放工作。在发放过程中,统一实行“负担卡发放回执”手续,由领取负担卡的农户在回执上签字,确保负担卡真正落实到每个农户手中。全年共填写发放了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23.1万份,于5月底前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
加强农惠农政策与资金落实专项审计。在各街乡镇自查的基础上,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核查账务、实地走访、查找问题等方法,对区财政局对47项专项资金进行核查,根据资金主流向,对6个涉农主管部门和各街乡镇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对街乡镇场粮食补贴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涉农资金的管理和安全使用。
积极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会同区纪委、监察等有关部门制发了《全区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对2009年1月1日以来(以发票或收据日期为准)各部门或单位向村级组织的收费情况进行了清理,经认真清理,全区没有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的费用或搭车收费行为。
【被征地农民保障】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对全区16个街乡镇2006~2009年已享受“5560”(经有征地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农民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后,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共有人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且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上年度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女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民进行了认真审核,对原有56~59周岁的2390名妇女进行了审查,确定转入2011年继续享受的有1903人,发放“5560”人员生活保障资金152.24万元。
【农村财务管理】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保证了村级各项工作运转的透明度、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积极指导各街乡镇做好村“两委”( 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自治委员会)换届选举专项审计。成立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审计专班,严格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2008年以来的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结束后形成了书面的报告,提交各街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提供了依据。同时将村级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全年全区共审计550个村,已审计资金43224.4万元,审计查处违规违纪案件1件,涉及资金0.9万元,对审查出的问题,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了处理。
【空壳村脱壳】2011年,黄陂区农村经济管理局围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引导各村根据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持续、快速、高效”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帮助空壳村脱壳,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全年实现30个村全部脱壳,全面完成了市农业局分配的112个村的脱壳任务,空壳村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区农村经济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万华刚
副局长:张新汉 
(雷晓润)















版权所有 黄陂图书馆 鄂ICP备23325号
地址:黄陂区前川街板桥大道216号 邮编:430300 电话:027-8593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