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
地方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地方文献 - 商业、服务、旅游业 - 木兰云雾山
木兰云雾山

商业、服务、旅游业 加入时间:2013/4/10 23:05:50 来源:  访问量:
 

木兰云雾山

 

         八里柳溪                                                                                  巴山湖

 

              

                             花山                                                                                      花岩

 

       

                             思源观                                                                               龙王尖谷寨

 

 

   木兰云雾山地处武汉市黄陂区西北部,距武汉市中心城区65公里,是木兰旅游圈中最高竣、最幽深、最原始、最神秘、最纯粹的生态森林风景区,也是武汉市唯一的城市郊野公园。是国家AAA景区。

远古时期,该山名叫云雾山,曾经先后改名为邝山、况山、旷山、矿山,现又恢复为云雾山。古人将该山誉为“西陵胜地、楚北名区、陂西陲障、汉地祖山”。

重峦叠嶂、气势雄伟的云雾山是大别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武汉市绵延最长的山脉。她北扼豫皖,南瞻武汉,西望云梦古泽,东控红安、麻城,龙须河、鸦雀河穿山而过,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41米,属武汉市海拔最高的山峰之一。景区风光奇绝天下,集峰、谷、石、涧、湖、潭、堰、瀑、泉、溪、花、草、木、寺观、古寨于一身。近10公里的盘山公路,宛如一条白龙,盘旋在崇山峻岭问,牵系着整个云雾山脉。山上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日平均气温为18,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云雾山还拥有丰沛的人文资源。当地自唐代开元年问便成为宗教圣地,同时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俗风情极具个性,并流传着一段段神奇优美的故事传说……

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

    相传在唐代开元年问,嵩山少林寺光远法师来到此山,见这座无名大山常年云雾缭绕,于是为其起名为云雾山。随后数年间,他披荆斩棘,四处化缘,建成山上最早的寺庙,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藏经阁、观音殿等。

宋元两代,云雾山宗教时兴时衰。明代以后,竹林寺、下古寺、大士禅院、思源观等寺庙宫观在山j二拔地而起。尤其是明代嘉靖至万历的近百年问,系该山香火最鼎盛的时期。清代早中期,该山“佛事经营甚丰”,并新建了下古寺。成丰年间之后,香火逐渐衰微。抗战初期,木兰山玉皇阁万昭虚道长派其弟子马宗正来云雾山重续香火,兴建了玉清观。“文革”期间,云雾山宗教再遭劫难,至上世纪末才重现生机,年接待香客1 0万余人次。

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从元明清三朝到现代,云雾山一带曾多次引发战火。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2),红巾军一部在赴孝感的途中,遭元军阻击。红巾军冲破元军包围,到达云雾山稍作休整,元军亦尾随追至。红巾军利用山峦之险,居高临下重创元军。“红巾二千五,鞑子三千三,胡狗反败云雾山。”这首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歌谣,就是对那场战争的生动记叙。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春,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筹饷,来黄陂“抢大户,劫寺观”。为安抚民心,明朝廷派总兵左良玉部驻防云雾山,以保孝感、云梦、安陆、大悟诸县不受侵犯。张献忠部将左河闻之大怒,派遣精锐之师攻克云雾山。

咸丰三年(公元1853)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部,咸丰五年(公元1855)英王陈玉成部,同治三年(公元1864)捻军潘德部等,均曾经攻克云雾山石寨,力挫寨内的地主武装团练及帮助团练作战的清军。

云雾山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黄麻起义”失败后,吴光浩等72人除转战木兰山外,也一度在云雾山周边打土豪、分土地、组建农会和赤卫队,穷苦老百姓称吴光浩为救苦救难的“吴菩萨”。

1933年,高敬亭率领红二十五军一部在此消灭国民党的一个连。抗战期间,李先念、陈少敏等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与魏天一、任士舜领导的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及黄建民领导的区武工队、朱建民领导的中心乡等武装力量,均依托此山,四处出击,给盘踞孝感、武汉等地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美仑美奂的名胜古迹

云雾山风光宜人,既有玉清观(原上古寺)、竹林寺、思源观、大士禅院、矿山石寨、龙王尖古寨等不胜枚举的人文建筑,还有仙人洞、青龙嘴、柜子石、十里花山、八里柳溪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

上古寺位于矿峰之巅,始建于大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该寺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香火旺盛,虽几经焚毁,却屡毁屡建。民国初年后,上古寺成为废墟。1937年,在上古寺遗址卜建成了玉清观。

竹林寺坐落于云雾山西麓尖刀山下的幽谷之中。早在唐代,竹林寺一带就建有寺庙,五代时遭兵燹。明永乐时,由能济法师在原小庙遗址上修建了竹林寺。满清时代为竹林寺

鼎盛时期,衰于民国初年,现已恢复。其建筑高大轩峻、美仑美奂。

始建于明代的思源观位于泥人王民俗村,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该观最大的亮点是正殿内壁上的一幅八仙过海图,精美无匹。

    下古寺始建于清乾降三年(公元l738),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有大雄宝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多宝塔、藏经楼等建筑。道光八年(公元1828),该寺毁于大火。1996年,下古寺在废墟上恢复了部分寺庙,重理佛事。

大士禅院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清咸丰年问,此院遇兵火之灾。1946年复修。1966年再度遭毁。1987年重建。

矿山石寨周长约105公里,有东南西北四大寨门,寨墙均宽1.4米、高3.5米,是清代地主武装为防御太平天国军以及后来的捻军而建。

    龙王尖古寨突兀雄踞山巅。12公里的干砌石墙,逶迤环抱着700亩城堡,依山遍布千余间石屋,仿佛天上街市。它是黄陂境内最为雄伟壮观的石寨,也是保存得较好的古寨之一。

    黑白二井掘于宋代,在今玉清观大门前。左边为白龙井,右边为青龙井,两井仅相距丈余,井水却是黑『L1两色。青龙井水冬夏不涸,清冽甘甜能饮用;白龙井水青黑,虽久旱不干,但不能饮用。

    仙人洞在竹林寺南一箭之地,为一天然溶洞,曲折幽深,内有天然的长廊大厅,下有石桌石椅,上悬钟乳石,烛光反射,流光溢彩。

令人惊叹的动植物王国山内植物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各种树木1000余种、中草药600余种,奇花异草,四时交替。

松树和杉树是该山覆盖面积最广的树木,景区内有70%的林地被它们占据。

其他较常见的树木首推枫杨。八里柳溪沿岸皆是枫杨林,包括不少已生长数百年的古枫杨。

灌木中,当以杜鹃花、白鹃梅为代表。每到3月下旬至

5}二旬,满山遍野的野花竞相怒放,红白相间,娇艳动人,

堪称华中一绝。

矿山桔根全国闻名,另有柴胡、黄荆、玉竹、何首乌、穿山甲、灵芝、降蛇草等名贵药材。

该山现已发现的珍禽异兽有20多种。每年49月间,都会有数万只白鹭聚集于此,群鹭如同片片白雪飘落山林,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美景。其他常见动物还有松鼠、野猪等。

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

历代勤劳智慧的黄陂人用双手开发建设了云雾山,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神奇优美的故事传说。

    据传在清道光年间,一位西方商人游云雾山后,卜疏清宣宗:“云雾山蕴藏金银矿,愿助大清国开采。”清宣宗下诏,决定将云雾山改称矿山,以名志事,但拒绝了洋人参与开采的要求。清宣宗哪里知道,这个西洋人是个贸易骗子,云雾山并无有开采价值的矿藏。

元初,一色目人依仗其父在湖广中书省为官,试图将壮观秀丽、出产丰富的云雾山占为己有。世代在这里居住的山民一万个不答应。于是,色目人就用武力抢占,残暴地杀害了一批山民。山民的血,染红了云雾山,化作一簇簇、一丛丛的杜鹃花。而色目人在领教了山民的勇猛强悍后,也不敢继续肆意妄为,不得不放弃强占云雾山的企图。

方兴未艾的旅游度假区

  

 1978年,省财政拨款7万元,经当地8000余农民历时两个月炸山、开路、修整,完成了97公里长云雾山盘山公路的路基工程。后又经过数十年的铺筑,形成了如今的

全硬化路面,为云雾山“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2003年,在黄陂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武汉云雾山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投资开发建设云雾山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基本竣工,正在朝“大气、文气、秀气、灵气”四气兼备和“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一流旅游风景区的目标迈进。

    200943,木兰云雾山旅游风景区开园仪式以及首届武汉仕鹃节、第十届木兰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云雾山花神广场隆重举行,云雾山正式对外开放,笑迎八方游客。当日,有近5万名游人陶醉于千年古寺、百年石寨、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融的胜景之中,流连忘返。

    云雾山——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的乐土!

云雾山——现代人的心灵家园!

矿巴湖

中心接待区东南角的矿山湖和西北处的巴山湖统称为矿巴湖或矿巴水系。

矿山湖又名矿山水库,是黄陂境内修建最早的中型水库。水库拦截朱家河而建,于19579月动工,195912月建成,蓄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从空中俯瞰,恰似一只展翅而飞的白鹭。巴山湖又名巴山水库,拦截巴山河而建,于195911月动工,19605月建成,蓄水量达103 1万立方米。远远望去,该湖状似一只蝙蝠。一条连接渠把两湖连在一起,总灌溉面积达6.9万亩,让黄陂西部成为“鱼米之乡”。

矿巴湖依山蜿蜒,水质清澈见底。游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一幅幅山清水秀、白鹭纷飞、野鸭争游、鱼翔水中的美丽画卷,是泛舟、游泳、垂钓等水卜运动的绝佳场所。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碧波万顷的矿山湖下,淹埋着一座古老的村落一一杜塘湾。

清光绪年问,杜塘湾出了一位李光寿员外,家中雕梁画栋、良田千亩、骡马成群、金银无数,被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们称之为“厅屋, 的”(“有钱人家”的意思)。同村曾有一位大地主满载3簸箕金银玉器、珍珠玛瑙到光寿公家斗富。光寿公哈哈大笑,让仆人端出8簸箕金银珠宝。来客羞了个大红脸,狼狈鼠窜。从此,黄陂“西乡首富”的称号便非光寿公莫属。

光寿公不仅拥有8簸箕财宝,还有8个视若珍宝的少爷。不幸的是,其中的两个少爷早早夭折,另有两个少爷刚刚成年就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死于非命。光寿公痛惜之余,告诫幸存的4位公子:“我攒下的家业足够你们吃上几辈子。我不指望你们金滚金、银滚银,也不巴望你们考举人、中状元,只求你们莫东游西荡,惹是生非,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公子们诺诺连声,足迹再也没有离开家乡。

然而,无事便要生非。公子们终日游手好闲,几个少爷居然染上赌瘾和鸦片瘾,终日里在牌九、麻将、骰子和烟土里打转。短短一二十年,丰厚家产便荡然无几,只能挤在窝篷内靠典当旧物糊口。

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位与光寿公斗富失败的地主却因治家有道、聚财有方而日益发达、富甲一方。

云雾山间梦亦闲,湖澄翡翠浣轻衫。

明眸如水多情女,一片清歌绕夕烟。

液态精灵

一片酷似蝙蝠的湖水

一池展翅的白鹭

荡漾粼粼的矿巴湖

动物般游弋空之精灵

这是一种资源的积蓄

填补大地的一些空白滋养生命

静 平镜照心

动 拍岸惊天

跪子石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古时没有子女的人家都会去观音庙祷告求子。云雾山也有自己的“送子观音”,这就是跪子石。

跪子石位于矿山南麓,高10丈,阔5丈,石面呈红、白、绿、青等多种颜色,五彩斑斓。它像人形,又像一个大大的柜子,故又名柜子石。

跪子石对面还有一块膜拜石。当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众在膜拜石上朝跪子石叩拜,并扔一块石头到跪子石上,祈求婚姻美满、人丁兴旺。由于信奉者们常年跪拜,膜拜石上被磨出了两个圆溜溜的跪膝印。

跪子石旁的石缝中,生长着云雾山上最神奇的一株杜鹃。通常云雾山的杜鹃花只在四五月间绽放,唯独这株杜鹃却是四季怒放。不知道她是吸取了跪子石的灵气,还是想与色彩缤纷的跪子石争艳?抑或是给膜拜的信众送去永不凋谢的希望?

一天,樵夫张二毛上山砍柴,归途上路经跪子石,坐下来想歇息。无意中,他发现这块石头像一张胖乎乎的人脸,叉像一个孕妇的肚子,不禁突发奇想:这块石头这么厚实,莫非是因为里面装满了幼儿?张二毛年近四十,成亲多年,膝下却无儿无女,整天梦想着老婆的肚皮能够挺起来。他觉得这块石头应该是送子娘娘的化身,于是倒身连磕三个响头,祈求上天垂怜,让自己老来有靠。

说来也巧,没多久,张二毛的媳妇有了喜;10个月过去,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大喜之下,他买了三柱香烛到跪子石前拜谢。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此后,附近十里八村的人若缺子乏女,便会前来跪拜,许下自己的愿望,期盼得到多子多福的好运。

不过,当地也有另外一种传说,那就是七仙女出嫁时,王母娘娘送给她大柜小柜的陪嫁,其中一只柜子在盘嫁妆的途中遗落在云雾山,变成了这块柜子石。

奇石斑斓耸碧天,杜鹃似火四时妍。

山灵默佑虔诚者,悄赐麟儿到世间。

灵气荡漾

跪子石 乞求美满的地方

神奇的杜鹃常年独放

石无言 花自香 灵气荡漾

跪子石 长着人的模样

沉默千年是他的独享

花阴柔 石阳刚 和谐欢唱

花神广场

花神广场位于泥人王民俗村南端人口处,占地28亩。广场半为硬化地面,半为绿化带,并建有泥塑艺术博物馆,系本土泥塑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这里是云雾山最开阔的地方,经常举办大型集会及文艺演出等活动,木兰云雾山旅游风景区开同仪式暨首届武汉杜鹃节、第十届木兰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就是在这里举办的。

古时候,杜鹃花神醉后,竟在冬天里让人间的杜鹃花绽放,被玉帝贬为七仙女身上的一条纱巾。

一次,七仙女与几位姐姐在一起玩耍,不小心将纱巾遗落到凡问的云雾山。

转过年来,云雾山漫山遍野开满了红彤彤的杜鹃花,娇艳欲滴。这一年,王母庆寿,何仙姑送去的贺礼便是采白云雾山的一簇杜鹃花。王母见后爱不释手,向玉帝荐言恢复了杜鹃花神的神位,并在云雾山为杜鹃花神建造了一座美仑美奂的花神殿。

据说,眼下的花神广场,便是在花神殿旧址上建造的。

万花怒放醉东风,看取酡颜映日红。

坐爱广场春色美,楚腔楚韵最多情。

思源观

始建于明代的思源观,位于泥人王民俗村中心位置。该观屡毁屡建。现存道观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每遇道教节日,香客日以千计。

进门处为一过堂小殿,正面塑有道教所奉雷部、火部天将及护法神王灵官披甲执鞭像,镇守山门。

穿过小殿,让人感觉好像走进了一座北京四合院。天井中有一个硕大的铜香炉,终日香烟缭绕。东西为厢房似的侧殿,是道士们的生活区域。

天井的正面是一座高达两丈余的大殿,人门立柱上挂有一副对联:“化生弥罗定乾坤,西出函关传道德。”显然,里面供奉的应该是曾经为世人留下《道德经》的道教祖师老子,也就是太卜老君(也称道德天尊,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合称为三清界的三位至高神)的凡问化身。果然,步人大殿,迎面映人眼帘的是高达近1丈的太上老君坐像,左为手持净瓶的观音,右为抓有金元宝的财神。东西墙均悬挂有多幅条幅,用正楷书写了一篇《思源观记》。

该观最大的亮点是正殿内壁上的一幅精美绝伦的八仙过海图。此图与寻常的八仙过海图明显不同,画中多了这一条昂首邀游的巨龙,八仙都是坐在这条龙上过海的。此龙双目凸视、口衔明珠、活灵活现。八仙在龙颈、龙背和龙尾上或坐或立,形态各异,所蕴含的寓意也是各有其解。如汉钟离的芭蕉扇上写的是“风调雨顺”,铁拐李的葫芦上写着“五谷丰收”,韩湘子跨龙颈而坐,蓝采和口吹玉箫,何仙姑翩翩起舞,连张果老的小毛驴也驮着两个大元宝神气地伫立在龙尾上,等等。这副八仙过海图表达的是平安吉祥的良好祝愿,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据悉,此图原本是云雾山下的清代著名泥塑老艺人官志武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而创作的,陈列在上古寺内。上古寺被毁后,思源观道士请来工匠严格按原样恢复了这幅八仙过海图。

官志武一生曾在武当山、木兰山、鸡公山以及洛阳白马寺雕塑过不少泥木塑像,成为远近闻名的杵师。洛阳白马寺的八仙过海图,就是官志武的杰作。人到暮年,官志武在洛阳收留了一个徒弟。徒弟出师后,反日撵师,还向官府污告陷害官忐武。一怒之下,他抛下塑刀,回到故乡种田谋生。

云雾山上古寺的道士打听到官志武还乡,便请他上山修佛像,遭其拒绝。后来,上古寺住持亲自三顾茅庐,官志武才按白马寺制作的尺寸原样塑了一幅八仙过海图。刚完工,他就病逝升仙。

相传清代顺治年间,从河南洛阳老家到黄陂任知县巡检的周必达听说上古寺的菩萨有求必应,也来山庙进香。他一进观,就注意到庙内的八仙过海图,问烧香的僧人:“这八仙怎么到这里来的?我们洛阳白马寺的八仙跟这一模一样啊。”僧人随声附和说:“以前不是这样,是昨天晚上才显圣的。”周必达越看越像洛阳的那一幅,信以为实,认为是家乡神灵保佑,上任时神仙显圣所至,喜道:“是洛阳白马寺的八仙到矿山了!”此后,他隔三差五会带领衙役来此寺进香。

民俗村中参老子,思源观里悟空无。

红男绿女焚香客,坐赏八仙过海图。

八里柳溪

出泥人王民俗村向北继续前行,便可进入云雾山最幽深的峡谷,全长约4公里的八里柳溪。

八里柳溪绝无污染,更无噪声;环境幽雅宜人,风景秀美如画;沿途景象万千,两侧悬崖峭壁;谷中怪石遍布,清泉汇集,时疾时徐,长流不息;一处一景,传闻甚多。

柳溪的水是从山顶流下来的,山上长满许多珍贵的野生药材,因此水中溶人了许多药材的汁液,称得上最纯正的天然矿泉水,可直接饮用,人口不仅清凉甘甜,还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很多年前,八里柳溪是一条泥巴溪,流水浑浊。铁拐李云游至此,心中不忍,决定为溪畔的人家造福,让他们喝上清洌甘甜的柳溪水。

柳溪畔住的多是勤劳质朴的山民,只有一个喻老九平日游手好闲、坑蒙拐骗,整天做着一夜暴富的梦。这一天,喻老九到溪里抓螃蟹下酒,遇上了跛足拄拐前行的铁拐李。铁拐李故意摔了一个跟头,怀里滚出几个大元宝。喻老九眼露贪色,上前问铁拐李这元宝是从哪里得来的。铁拐李最初不肯回答,在喻老九一再威逼下,才‘不情愿地说:“是在仙人洞捡到的。那洞里面的金银财宝堆成山,可惜我腿脚不方便,又没有带箩筐布袋,只能拿这几个元宝。”

喻老九欣喜若狂,赶忙从附近一人家偷去一副箩筐,一路小跑地奔向仙人洞。进了洞,他打起火把一瞧,里面果然有许多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勾得他口水不断线。他二话不说,装满一担财宝就往家里跑。跑到柳溪边,他气喘如牛、体乏口干,便放下担子喝水。回头一望,他傻了,原来两个箩筐中装的居然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大失所望之下,他气呼呼地把石头倒进了溪水里。不过,他仍不肯死心,又挑起担子奔往仙人洞,一趟接一趟地挑“财宝”,然后又一次接一次地把“财宝”倒进溪水里。

一个月后,八里柳溪溪底铺满了从仙人洞挑来的石头。溪水经过石头过滤,变得清亮亮的,山里人家再也不用喝浑浊的苦水了。

烟绕霞飞云雾山,奇峰异岭尽奇观。

密林深处柳溪串,疑是玉带偷下凡。

思源瀑布·思源潭

思源瀑布和思源潭在泥人王民俗村以北约l公里处,它们的得名均与思源观有关。

瀑布呈s形,落差达10米,枯水季节瀑宽l米,水量大时瀑宽达四五米,寒冬不冻,四季流淌不止。 

思源潭呈圆形,瀑布与水潭融为一体,好似一副八卦圆盘。它四面环山,潭口阔而潭底小,潭中小鱼悠哉游哉,并隐约可见潭底一闪一闪的硬币,每一枚都代表了游客的一个心愿。

相传思源潭是专管人间阴晴雨雪的地方。

明清和民国时代,当地百姓敬思源潭如神。早年每遇大旱,方圆几十里内的百姓都会到潭边祈雨。祈求者须赤裸上身,肩扛两只羊,提一只铜酒壶。祭祀完毕,便从思源潭中舀上半壶水。这水不能喝,也不能饮用,待下雨后得再把水倒回潭中。据说,到此祈雨极其灵验,祈求者还没到家便降大雨。

日色幻斑斓,飞珠缥缈间。

百年空万物,不饮亦思源。

天龟探月石

在接近八里柳溪北端出口的地方,有一块大似小山丘的巨石,巨石之上依附有一块小石,如同一只天龟匍匐在巨石之上,正伸长脖子俯瞰水中的月亮,这就是“天龟探月石”。石身上,有几个圆圆的小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洞居然是鸟巢。这鸟巢并非小鸟们啄出来的,纯粹是天然形成。再看那涓涓溪水中,成群的小鱼、螃蟹在苔藓流石中欢快地游来荡去。天上、地下如此和谐,展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几百年前,龟神听说月宫里的嫦娥喜欢到八里柳溪沐浴,便动了邪念。每到月圆之夜,他都要悄悄葡匐在溪畔的一块巨石上,偷窥嫦娥的绝世容颜。“纸包不住火。”山神向玉帝告发了此事,玉帝大为震怒,将龟神贬为凡间的一块石头,永远地趴在巨石上忏悔。嫦娥从此再也不曾降临柳溪沐浴,天龟所能见到的,只有溪水中倒映的一轮冷冰冰的月影,兀自兴叹。

盈盈玉魄坠清溪,石上灵龟探月时。

小鸟惊飞天籁韵,空山风拂柳依依。

竹林寺

竹林寺,坐落于云雾山西麓尖刀山下的幽谷之中。寺院依山就势,布局恢弘,殿宇峥嵘,亭阁耸立。

早在唐代,此处就建有一座小寺庙,五代时遭兵燹。

明永乐年间,能济禅师被尖刀山雄奇秀美的风景所吸引,且考虑此地西南方向富庶村湾众多,不愁没有香客,便在原小庙遗址上修建起竹林寺。

清嘉庆和道光年间,随着上古寺一时湮没,竹林寺香火颇旺,不仅本地香客趋之若鹜,孝感、应城、云梦等邻县,乃至安徽、河南等地的善男信女都来朝觐。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路经此地的捻军抢劫了竹林寺的财物,并放火烧毁大部分建筑,至光绪初年才得以恢复。

民国初年,竹林寺再度消匿,“文革”后恢复。2008年,新的竹林寺开工建设,至20091025日落成,当日共有来自名山大川的近50名高僧和1.6万名香客光临云雾山,出席竹林寺大雄宝殿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祈福大典。新竹林寺为古木结构,歇山式屋顶,高达168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高大轩峻。大

门右侧有高达12米、重达。700公斤的生铁巨钟一口,鸣声铿然,远播山外。进入寺内,天顶为二龙戏珠图。正面供奉着一尊高达99米的观音金身塑像,据悉这电是中国室内最大的观音塑像。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与龙女侍立。环绕这三尊神像,供奉有文殊、菩贤、阿弥陀佛、财神、祖师、药王、西方三圣、十八罗汉等大佛金身塑像共计25尊。

竹林寺左前方建有四面八方归圆亭,供奉有弥勒佛。右前方有一座石桥,名为三生桥,含前世、今生、后世之意。桥下为放生池,池水清彻,鱼乐水欢。

寺后山体植被葱茏,一任蒿草、灌木及枫树、柳树、槐树恣意生长。

这一带还有大面积的白云岩,呈北东一南西方向铺展开来,长约1500米,宽约400米,地质储量达5000万立方米。其岩石洁白如云,可作为高级装饰材料使用。

从前,在尖刀山山腰有一间茅草屋,住着母子二人。那个时候,这个地方不生树也不长草,光秃秃的。烧水用的柴,也要靠儿子到山上去砍了担回来。附近这条柳溪那时也是干涸的,喝的水要从很远的地方去挑。母子二人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贫,唯一的收人是把砍来的柴挑到山下集市上卖几个钱。

母子俩人虽穷,却乐善好施。当地上山砍柴的人,都要到茅屋前的石椅、石凳上歇歇脚。一年四季,这家人总有热茶凉水供给路人,从来不收一文钱,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

观音菩萨听说有这样的好心人,就装做一个过路人进茅屋讨茶喝。老婆婆热情相迎,向客人递了碗热茶。观音试探道:“我走路走热了,想喝一碗凉的,有吗?”老婆婆连声说有,送上一碗凉茶。观音又说:“听说你儿子从大山沟挑回的泉水又甜又冰凉,还是换一碗泉水我解渴罢。”老婆婆二话没讲,连忙从水桶里舀了一碗泉水送到观音手中。观音一口喝下,笑道:“我拿什么感谢您老人家呢?”老婆婆摆手道:“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来往的人成千上万,从来没收茶钱,这就算我积的功德吧!”母子俩的一片赤诚感动了观音,观音对老婆婆说:‘你们娘俩的心肠好,住的地方也该变好,我来帮帮你们吧。”一瞬间,山上遍地是树,溪水也从山上

淌下来了,并且出现了一座寺庙,这就是竹林寺。观音还解下自己身披的一袭紫纱,化作寺周围的糯竹林。

同治四年(公元l865),捻军大将杨三洼率部路经竹林寺北的天门寨时,遭地主团练武装阻击。交战中,天门寨大量乡勇负伤。趁着天黑,这些受伤乡勇被送进竹林寺救治。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捻军攻克了天门寨,并从被俘乡勇口中得知有部分乡勇已提前转移到竹林寺。杨三洼于是命令士卒抢劫竹林寺的财物,并放火烧毁了大雄宝殿、经堂、缮房等建筑。

竹林寺中僧人并未烟消云散,他们出湖广,走江西,向大户化缘募捐。同治六年(公元1867),被损毁的殿堂全部得到恢复。至光绪初年,竹林寺重现了往昔的繁荣,佛事兴旺如初。

云去云来不见山,林中薄雾送轻寒。

柳溪诱入竹林寺,坐与僧尼细说禅。

 

青龙嘴

在竹林寺以东,有一块高达两丈的巨石。巨石从中间分开五六尺,俨然一张海龙王的大嘴,且石色通体纯青,因而得名“青龙嘴”。看那大大张开的“龙嘴”,仿佛正在对天长啸呢。

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竹林寺之所以香客盈门,与寺中两度“青龙显灵”有直接关系。

嘉庆三年(公元1798)8月,鄂东北局部大旱,黄孝两县的河流、塘堰、溪港大多干涸,田地里的庄稼几尽干死。尽管官府和百姓多次设坛求雨,仍不见效。云雾山下的村民听说竹林寺边的青龙嘴拥有海龙王的法力,能够呼风唤雨,便结伴提着香烛供果来到竹林寺,请僧人做法事求雨。僧人当即应允,于正午时分在青龙嘴前摆设香案,祈求青龙显圣,早降甘霖。下午3时许,烈日炎炎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紧接着北风骤起。傍晚,大雨似天河决堤,不到半夜便落满了塘堰。自此,竹林寺青龙显圣降甘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黄孝两地传开了,竹林寺的“和尚神”、“神灵神”、“青龙神”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到青龙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人陡然增多。

与嘉庆三年大旱相反的是,道光二十九年(公元l849)7月,黄陂西北部普降大雨,山洪暴发,不少民舍和庄稼被洪水吞没。黄陂知县陈肖仪下乡巡视灾情时,有百姓禀告,竹林寺青龙降雨很灵验,但不知能不能制服暴雨洪水。陈知县‘死马当作活马医”,决定试一试,当即带领一班人冒着大雨来到竹林寺。寺中住持告诉陈知县,淫雨不停,山洪暴发,这是白龙精在作怪,在青龙嘴摆设神坛,诅咒白龙,方能制服暴雨。陈知县命随从在青龙嘴扯起帐篷,请僧人摆好香案。接下来,寺中一个身披大红袈裟的老僧手持松纹古绽剑,把一口佛水喷在写有“白龙九千九,青龙高万丈”的黄表纸上,然后用剑尖挑起黄表纸,按纸上所写文字反复吟咏。说来也巧,瓢泼大雨居然逐渐转为零星小雨。几个时辰后,一道美丽的彩虹奇迹般地出现在湛蓝的东方。陈知县欣喜之余,击掌叫道:“这真是奇了!”陈知县说奇,黎民百姓哪个又不说青龙嘴的神灵神奇呢?

其实,世上哪有什么神灵?青龙嘴求雨和制雨的奇事,其一是一种巧合,其二是竹林寺卜知天文的僧人的杰作。寺中僧人在求雨制雨之前,认真观察过天气,凭他们的经验,已经预测到天雨天晴的时间。

吾辈龙传人,瞻仰青龙嘴。

长啸于竹林,青春自无悔。

仙女池

往竹林寺东北方向顺山道上行3()0多米,可见一泓清泉。泉水自山头流下,漫溢后形成一条小溪淌到山下。池子大不过5平方米,深不过两三米,看上去更像一口大浴缸。当地人把它叫做“仙女池”。这池子里的水即便遇上大旱也从不干涸,长年晶莹如玉、甘甜可口。

传说仙女池是七仙女沐浴的地方,也是七仙女与董永相会之所。

仙女池为什么大旱从不枯竭,且水甘甜如琼液呢?当地人认为是沾了七仙女的仙气所至。每年七夕时,为了追念七仙女与董永,平日热闹非凡的仙女池会显得特别宁静,上山来的人在这一天都会不由自主放轻脚步,并在通向池子的路口停步,生怕惊扰了在此沐浴的七仙女。据山里人讲,曾经有个山娃在一年七夕偷窥七仙女洗澡,七仙女一气之下,整整100年问不肯光顾仙女池。不过,七夕过后的头一个清晨,这里又是最热闹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争先恐后涌上山来,他们认为喝一口仙女池的水能够祛病消灾。大家都说,这一天池子里的水是一年中最甘甜的。

天上人间七夕欢,一泓碧水韵潺潺。

仙姑化作翩翩蝶,扑入诗中结妙缘。

大士禅院

大士禅院又名大士阁、观音庵,坐落在矿峰之麓,位于八里柳溪景区和山顶景区之间。

禅院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明代万历年间,得益于官府相助,声名鹊起。咸丰年问,禅院遭兵火被毁。1946年复修。1966年因“文革”再度遭毁。1987年,由释源盛住持重建。

禅院被山林半遮半掩,前有锦绣谷,后有天门涧,庙前溪水潺潺,石桥古朴通幽,庙内香烟飘渺。

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信阳州府杨廷蕴来大士禅院敬香,发现禅院破旧毁损严重,遂‘专祀扩建经堂,敬饰金身,厚酬庵尼师姑,以资虔诚信奉”。次年,杨廷蕴又发布布告,要求黎民百姓“信奉大士”。大士禅院因此声名大振,孝感、云梦、信阳等地的信徒争相前往朝觐。

锦绣谷前碧水淙,空山夕照一声钟。

白云生处莲花粲,大士慈航播惠风。

玉清观(上古寺)

    云雾山旅游风景区的北部的矿峰又称矿岭,海拔7041米,为景区最高峰,而玉清观便位于矿峰之巅。

    玉清观外有一块已经风化的青石碑,碑文记载,现存的玉清观即以前的上古寺。上古寺建于大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原寺斗拱飞檐,雕梁画柱,香火旺盛,殿字辉煌,虽几经焚毁,却屡毁屡建。

    至清嘉庆初,此地尚存佛教建筑40余间,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祖师殿、禅堂、斋堂、藏经阁、药师殿、摄翠楼等,佛事经营甚丰。

嘉庆七年(1802)冬,云雾山突发山火,‘塔倒池摧,墙倾壁坏,僧僚星散”,寺庙建筑几乎尽数化为灰烬。

道光之后,复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等20余间建筑,均为石墙布瓦、木架朱门。山顶名日“金顶”,金顶上因山风大而修建了一座矮庙,名为“玉皇阁”。金顶之下30米处有一平坦地带,宽达2000米,寺基就此建起,设有祖师殿、地藏王殿、龙王殿、八仙殿、娘娘殿和罗汉堂、观音堂、藏经堂。殿宇斗拱飞檐,朱漆圆柱成排,宽敞明亮。山门神龛全用大石加工,长条方块,如切如割。由于山下是雕塑艺人之乡,寺中还陈列有大量精美塑像。

咸丰和同治年间,下古寺再遭兵火,逐渐成为废庙。1937年,木兰山玉皇阁万昭虚道长派其弟子马宗正来云雾山重续香火,将佛教寺庙改成道教宫观,将以上古寺为主体的佛教建筑群改为玉清观。现存的玉清观有殿堂10余间,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民间有“先有上古,后有归元”一说。有关专家通过考证,认定上古寺就是指云雾山矿岭的上古寺,归元寺指的就是汉阳归元寺。据文献记载:“武汉市留存最早的古刹有21家,其中归元寺建于清顺治年问,由白光和尚在明代王章甫葵园旧址创建,后屡毁屡兴,成为今日汉阳翠微峰下的古建筑归元禅寺。文字考证,矿岭上古寺创始于大明成化八年,岁次壬辰,山上现存有石碑记载可考,1937年由于道人马宗正上山才又名玉清观。”

    站在玉清观门前顶极目远眺,数百里河山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

1947年腊月三十,中共驻黄陂的几位负责人来到玉清观召开会议,并打算留宿观中。时近傍晚,有“红色道人”之称的观主马宗正告诉县长刘振歧:“不好意思,缸里只剩几斤米,不够吃,只能熬稀饭给几位贵客喝。”刘振歧笑道:‘今天已经够吵闹马道长了,我们吃什么都行。”一窝热气腾腾的稀粥端上来后,刘振歧捧着饭碗朗声道:“今天稀饭过大年,明年红旗飘矿山!”出席会议的其他6名干部听罢,齐声叫好:“对,‘明年红旗飘矿山’!

    当地有“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矿岭的菩萨应近不应远”之说。在古代,木兰山能够吸引到今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香客前往朝圣,而来矿岭上古寺的善男信女主要集中在黄陂、孝感、云梦、应山、大悟等周边地区。平日里,只是断断续续有人上矿岭烧香;每逢春节前后和三、五、八月宗教节日,四乡香客会成群结队,朝山膜拜,热闹非凡。

望里苍山不可攀,巍峨道观入云天。

山间自笑浮生累,转羡林间枫叶丹。

十八塔

上古寺十八塔堪称寺中僧人的“历程表”。寺中住持圆寂,其棺便是一口缸,缸埋地下,缸上造一石塔,称作“坐缸升天”。建有十八塔,说明该寺历经十八代住持。十八塔毁于“文革”初期,目前只可在深山之中隐约找到些许残石。从倒塌的塔石看,原塔高约18米,塔身呈葫芦状,须弥座呈正方形,上有卷云纹,顶端为六角帽,帽上落有斗大石珠,全用巨石凿刻而成。在没有起重设备的古代,数千斤一块的巨石高垒成塔,充分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上古寺的住持圆寂后,都会选择以坐缸升天的方式安葬。住持圆寂的当天,寺中僧人便会为他沐浴、更衣,在一片“阿弥陀佛”声中将他装殓到一口大陶缸里,其肉身呈盘腿打坐状,并在躯体四周塞满了一包包用黄纸包裹的石灰和上好的木炭,然后将另一口陶缸倒扣其上,两口缸之间用桐油搅拌石灰封口。据悉,如能严格按程序密封到位,可保“升天者”肉身多年不腐乱。接下来,僧人们会围坐在大缸边诵经三天三夜,超度亡灵。到了第四天上午,便用绳子将陶缸套牢,由八名僧人抬到本寺墓地安葬。安葬前,会将一把米撒进墓穴,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妖魔的双眼,让死者获得安宁。

观音崖

观音崖位于矿岭半山腰的朝香小径旁,距上古寺约1公里。崖高30余米。此崖壁立陡峭,状若观音坐莲台,异常壮观。观音崖上有两幅石刻,形成年代据传为元代。

一幅石刻是观音坐像,幅高15米,幅宽约1米。虽然壁图经过岁月冲洗已风化,图像不甚清晰,但观音造型仍栩栩如生。

壁图上的观音坐于敷草的岩石上,头戴宝冠,璎络环钏,身罩圆光,但手中并无净瓶、柳枝。据悉,观音共有33身,而这幅观音像兼具德王观音、叶衣观音、圣观音、自在观音的局部特征,却又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

    观音石刻像之上还刻有一座金塔及古文字,图文古朴艰深。1990年,曾有多位学者和文物专家攀崖辨认,仍难解其意,也无法断定石刻的年代。另一幅石刻高约1.2米,宽约0.9米,上有一座18层宝塔,线条明晰,刀法工稳。

观音崖也是信徒们的朝拜胜地,香火长年旺盛不衰。

    话说黑鱼精被制服后,观音菩萨决定奖赏立下奇功的上古寺。

    那个时候,上古寺地处偏僻山岭,前往进香的善男信女并不多。为吸引香客,观音菩萨多次在朝香小径显现佛像。从此路过的香客看见了,一个个顶礼膜拜,并一传十、十传百,引得世人都相信上古寺有观音菩萨保佑,无不争相前往进香。

若干年后,上古寺的僧人在观音菩萨显现佛身的地方雕刻了这幅石像,并配上几段记录前因后果的文字,供信徒膜拜。观音菩萨认为这段文字泄露了天机,故意在刻字上面添减笔画,令世人难解其妙。

十里花山

    云雾山最大也是最美丽的景区为十里花山,而十里花山上最主要的花卉就是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等,喜凉爽湿润气候和酸性土壤。我国的杜鹃花闻名于世界,与报春花、龙胆花共享“三大高山花卉”的盛誉。

    每逢3月下旬到5月上旬,十里花山的杜鹃花便漫山遍野,次第开放,或姹紫嫣红,或洁白如雪,像绮丽的彩带飘动在青山幽谷之中,又好似一幅绵延不绝的国画,扑入游客的眼帘,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十里花山开辟有多处观花点,如花语山、花毯岭、花毯谷、花毯岗、大花径、小花径等地,也设有多个“爱之语”箱。将你想对内心的他()说的话,将你心中默默许下的愿望,将你们共同的爱的承诺,放进“爱之语”箱内,你爱的人或许会感受到你的款款深情,你许下的愿望也许就会实现,你们爱的承诺也因此会变得更特别、更浪漫、更温馨。

下古寺

下古寺始建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原本是上古寺的一个分支。

建寺不到10年,下古寺逐步发展成为香火旺盛的富庙,拥有大小房间108问,有大雄宝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多宝塔、藏经楼等建筑,仅三重大殿的建筑面积便达3700余平方米,在寺周边拥有良田300亩、18座柴山,孝感杨店的侯家大庙也由下古寺派去的僧人经营,其规模和香火收入较之上古寺有过之而无不及。道光八年(公元1828),下古寺被焚毁,只留存4座石塔。

1996年,下古寺在废墟上恢复了部分建筑,重燃宗教香火。新建的下古寺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前殿有9间,供奉有文殊菩萨、送子观音的神位;后殿有5间,左右两个大殿里供奉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弥勒佛、财神、济公、关公、岳王等神位。

数百年来,通往下古寺的唯一途径是一条狭窄崎岖的土路,只可步行。2009年初,该路已拓宽,中小型机动车可直达佛寺门前。

云雾山下的黄()()两地,来客自认礼薄失敬,免不了向主人上门道歉,主人会领情回敬说:‘来到是一样。”意思是看在客人上门问候、情到礼周的份上,其他的就不计较了。追溯这句民间流传深远的老话,起源来自下古寺。

乾隆年间,矿峰之巅的上古寺建筑巍峨,“神灵显赫”,引来无数善男信女上山拜佛。可是,云雾山由山脚至山巅有10华里,而且山高坡陡,林密草深,步履艰难,尤其是小脚妇女,上山寸步维艰,走不动还不敢吭声,害怕出言不敬遭神仙责备,故有“上一次山要睡三天”之说。上古寺的住持和尚,体谅香客的苦衷,决定在老鸦河上山必经路口边盖一座独殿小庙,这便是下古寺。

却说下古寺刚建成,寺中的5个和尚一大早便站到了寺门口。日上三竿,有一群须发皆白的香客从山门前经过。其中一个岁数较长的和尚上前施礼招呼道:“不知各位施主要往哪里去?”香客们回答道:“我们都是去上古寺烧香还愿的。”老和尚笑道:“我们是身后这下古寺的和尚。下古寺是从上古寺分下来的,下古寺的菩萨是上古寺请下来的,我们也是上古寺的僧人,香客可以在这里朝拜。你们只要心诚就可以了,不用上山去,来到是一样。”

    这群香客走到这里,早已脚酸腿软,当即依言到下古寺烧香了愿,随就打道回转。

    此后近百年间,来云雾山的香客凡有体力不继者尤其是小脚妇人走到这里,便进门烧香,不再上山去上古寺了。


版权所有 黄陂图书馆 鄂ICP备23325号
地址:黄陂区前川街板桥大道216号 邮编:430300 电话:027-8593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