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
地方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地方文献 - 人文地理 - 街乡镇场概况
街乡镇场概况

人文地理 加入时间:2013/4/18 9:27:59 来源:  访问量:
 

        街乡镇场概况

前川街

【概况】前川街为黄陂区党政机关驻地,位于区境腹部偏南,东邻六指街,南连三里镇、大潭办事处和滠口街,西接横店街和祁家湾街,北毗罗汉寺街和王家河街。全街国土面积148.30平方公里,有耕地4492公顷,其中,水田3799公顷、旱地693公顷。街辖16个社区、58个行政村,总人口19.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8万人。

2011年,全街完成财政收入12143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国税8106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地税3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街道先后先后荣获“湖北省百强乡镇(前20名)”、“市级文明街(乡镇)”、 “武汉市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街道)”、“武汉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农业】2011年,前川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提高都市农业水平。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289公顷,粮食总产量3.67万吨、棉花总产量468吨、油料总产量3341吨、蔬菜总产量26.95万吨;生猪出栏8.96万头、家禽出笼21.69万只;肉类总产量1.33万吨,水产品产量7839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2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50元,比上年增长21.5%

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发展。依托蔬菜基地,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做强农业特色板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引进红花籽、水稻鄂皖17、油菜中双8号、9号等新品种,推广优质稻10000亩,其中,杨垸示范基地优质稻种植面积 2500亩、红花籽种植面积 3000 亩;青凤芦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 800亩;横堤村农厚专业合作社整合800余亩土地,开发17个种苗大棚,实现500万元年产值。

大力开发和培育特色农业园。充分发挥武湖村、天井村建立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园区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强力推动解放村、青凤村等地农业生态园提档升级,发挥城郊区位优势,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配套的食、游、乐等系列服务,拉动农业经济循环快速发展。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青凤、火庙、杨垸等地开展18个优良中稻品种的对比试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活水源试验等成规模的农业科技试验,科学种植红花草籽 3000 余亩,推广轻型栽培面积2万多亩,反季蔬菜5000 余亩,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加大新农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水平。全年新增小型农业机械 2800 台、大中型农业机械 15 台。武湖村蔬菜基地等机械化耕作率达 100% 、机械插秧收割率达40% ;沙畈、西陵等村机械收割率达 80% ,创建“无牛耕村”2个。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三万”活动为契机,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整治建成塘堰208口,完成清淤土方68万立方米、浆砌石方2600立方米、混凝土1250立方米;清渠20公里,修复机站6座,新增蓄水量1573万方,新增灌溉面积2.24万亩,有效灌溉率达8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工业】2011年,前川街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全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年全街完成工业投资额8亿元,工业企业“小进规”净增4户,规模以上企业达32家,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加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功能。投入资金2866万元,新增工业用地378.4亩;明珠路已经投入使用,创业一路、创新大道外,创业一路(木兰二街)延伸线正在动工修建,园区一路、园区二路已经启动,连接黄孝公路、黄武公路的明珠南路即将开工;电力设施、供水系统、征地拆迁等配套工程也在有序进行。加快推进工业园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开工建设项目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武汉神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武汉中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湖北同联顺有限公司等3个当年投资过3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良好;武汉中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环亚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已完成项目入驻的前期工作。

【招商引资】2011年,前川街认真落实招商机制,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成项目落地,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年内引内联到位资金4.65亿元,已引进企业9家,已投产企业2家,当年过3000万元新开工企业3家,已摘牌企业4家,计划入园企业有11家,投产后可形成以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为主的企业集群。

【城镇建设】2011年,前川街按照中等规模城市标准,以宜居创业、人文气息浓郁的滨水生态特色新城为目标,全力打造宜居新城。

加快推进新型城区建设。木兰广场已完成还建房用地征地程序,已拆迁至城西加油站,有24.2亩土地符合挂牌条件;区公路局办公楼已拆迁。双凤亭公园一期土建工程已经完成,共铺装休闲锻炼小广场3170平方米,铺设园路4990平方米、停车场730平方米。黄陂广场工程已拆迁281户,总面积7.5万平方米,已还建总面积5.8万平方米,第二期还建工程正在建设,即将完成全部还建工作。前川旧城改造已拆出净地170余亩,向鑫东公司供地130余亩。签订拆迁协议1300余户,完成房屋拆除1200余户,完成拆迁面积约13万平方米,还建房累计建成2928套,计23.7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建立严格的街道全体干部包社区、包道路,包保责任制和奖惩机制,推行路段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对重点主次干道、社区背街小巷实施全方位控管,确保城区环境整洁。全年城区添置清洁器具500余件,配置垃圾箱、垃圾池、井盖设施等300余个,组织群众3700余人、出动车辆200 余台,消除城乡卫生盲点320余处、清除暴露垃圾11000余处,制止违法乱搭乱盖行为60起,拆除违建抢面积近3200余平方米。

【社会事业】2011年,前川街全面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体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双凤亭遗址维修工程,加强对文化、文物遗产的挖掘保护,完成龙灯扎制工艺和桃花夫人传说的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全面开展文化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年组织街道文艺队参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信义兄弟》开机仪式庆典”等区级及以上文艺活动21场,编辑出版《人文前川》20多期;换社区旧健身器材38套,健身器材管理与维护完好率达97%以上。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争创“德育先进学校”、创建“平安活谐校园”和教学科研等活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截至年底,全街有大专院校2所、高中3所、初中4所、小学19所、幼儿园28所;在校学生23336人,其中,中学生12576人、小学生10760人、在园幼儿4920人,在职教师14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0.7%,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认真落实各项救助制度,继续扩大社会养老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全年落实城镇低保2580户,计7065人,发放低保金2009.8万元;加城镇养老保险43270人,年发放养老保险25488万元;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5700人、6000人、5600人。
   
计划生育水平稳步提升。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了计生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年全街出生人口1683人,出生率8.34‰,符合政策生育率94.5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0.8%,长效节育措施66.17%出生性别比109.06100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认真落实“书记大接访”、“信访接待日”等各项信访工作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涉黑、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比上年同期下降8%以上,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

【前川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王华明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 

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书记:王志义

党工委副书记:邓忠辉  张福初

纪工委书记、人武部长:王和平

办事处副主任:丁小虎

组织委员:彭桂萍(女)

宣传统战委员:吴久青

(前川街)

横店街

【概况】横店街位于黄陂区南部偏西,东与前川街交界、南与盘龙城开发区相望、西与天河街毗邻、北与祁家湾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平原、低丘居多。横店街交通便捷,318国道(岱黄高速)、武汉绕城公路、川龙大道、汉十高速4条主要公路在此交汇进入中心城区;京广、京广京九武麻联线、武合铁路3条铁路主干线在此交汇;武汉北编组站在此落户。全街国土面积97.2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26公顷,其中,水田2926公顷、旱地300公顷。街辖9个社区、32个村民委员会、3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1万人。全年全街内引内联资金16772万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168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6916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国税1490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地税5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11横店街被评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百强乡镇综合排名中,横店街位居第40名。

【农业】2011年,横店街继续按照《横店街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横店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试行方案》等多项惠农政策,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全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31公顷,总产量2.6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077公顷,油料总产量1991吨,蔬菜总产量17.78万吨,生猪出栏2.64万头,家禽出笼45.05万只,水产品产量0.8万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亿元,比上年增加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88元,比上年增长23.3%

都市农业快速发展。按照“乡抓产业、村抓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全年全街利用流转土地引进项目2个,闲置校舍办厂项目2个,利用村级闲置资产招商引资开办项目1个。其中,寅田村引进挪威技术投资500余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澳洲龙虾养殖基地,投产后产量可达30万公斤。

劳务经济加快推进。进一步完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就业服务网络建设,适时举办培训班,提高了农民培训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全年培训农民200多名。 3月,联合市、区人力资源市场在横店街文体广场联举办失地农民就业专场招聘会,有2500余人失地农民工、下岗职工、农进场求职洽谈。用工单位现场录用385人、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421人。

【工业】2010年,横店街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服务的原则,加快横店工业园发展。对所有入园动工建设的企业,要求聘请专门的设计机构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努力做到布局科学、排列有序、外观气派,使工业园成为城镇建设的一大亮点;在项目选择上,要求所有入园企业必须是高税收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亩平税收5万元以上),已签约的项目90%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60%科技含量高。全年工业企业“小进规”净增户数4户,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增幅值达32%

【工业】2011年,横店街围绕全区“工业双倍增计划”的部署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增强街道经济发展后劲。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服务的原则,对入园企业,从投资强度、平面布局、立体分布、环境设施、绿化率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划要求,努力做到布局科学、排列有序、外观气派,使工业园成为城镇建设上的一大亮点。在项目选择上,要求所有入园企业必须是高税收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亩平税收5万元以上),已签约的项目90%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60%科技含量高;在发展目标上,将建成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优势产业聚集的千亩板块百亿园区。全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达1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6亿元,增幅达32%工业企业“小进规”净增户数4户,规模以上企业达19家。2011年,横店工业园荣获“武汉市十佳工业园区”称号。

【招商引资】2011年,横店街按照“基础先行”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近5000万元,高标准修建园区道路,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路网格局,并完善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为园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加大政策服务力度,从优惠政策、资金协调、企业用电、用水、用工以及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贴身跟踪服务,全力保障项目的建设、企业的生产。截至年底,园区已签约引进企业46家(国内500强、或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制造业企业8家),在建企业23家、建成投产10家、待挂牌企业15家,累计投资达14亿元。2011年,横店工业园荣获“武汉市十佳工业园区”称号

【小城镇建设】2010年,横店街按照打造武汉枢纽特色镇的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配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竞争力、聚集力、辐射力。将主干道1平方公里范围内作为样板镇创建区域,投资1800万元,配套完成横店大道、中兴街及周边3.5公里主干道沿线路面刷黑及安装拆旧换新路灯150盏,景观照明设施5处;改造沿街房屋22135676平方米,统一房屋立面、统一广告牌面、统一绿化标准、统一管线入地,修缮人行道及街边休闲场所等。加强城市管理。完善管理属地包干、卫生承包、卫生督导等制度;在重点路段划出专用停车位200余个,规范车辆停靠;组织开展4次整治“两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动,劝阻“两违”行为18宗,拆除违法建筑10200平方米,有效扼制了“两违”行为,营造了优美、文明、繁荣的街道环境。2011年,连续3个月大城管工作进入全市前十名。

横店中学、小学顺利争创了“武汉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和“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社会事业】2010年,横店街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教育、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营运的模式,投入132万元率先在全市乡镇中购置了符合安全标准的专业校车;完成横店中学和横店小学、三阳、左港等学校的食堂、综合楼建设;横店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即将开园。建立全区第一家乡镇图书馆。截至年底,全街有初中1所、小学5所、幼儿园3所,在职教师539人,在校学生6150人,其中,中学生1470人,小学生2850人,在园幼儿183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横店中学、小学被评为“武汉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和“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横店文体广场被评为全省农民示范工程。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横店卫生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门诊补贴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试点,“临终关怀中心”建设被列为全街为民办理的八件实事之一。全年全街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4家、个体诊所2家,公立卫生机构病床100张,专业卫生人员135人,其中,执业医师45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40人。

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出台了孕妇自然分娩奖励办法和孕产妇住院自然分娩+结扎奖励办法,保证了育龄妇女的科学生育和生育健康。深入开展计生“三清三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知情服务暖万家”和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提高长效节育措施完成率,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712人,其中,政策内生育682人(一孩568人,二孩105人,多孩9人)、政策外30人(一孩 2人、二孩 24人、多孩 4人),出生率9.71‰,计生率 95.79%;结扎率70.77%,长效措施落实率为65.69%,男女性别比103.81100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还建和旧城改造,改造、兴建一批商业门店鼓励失地农民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全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00人,新增扩面人数125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669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0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39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6328人,参保率97%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专群结合的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加强了治安薄弱部位的重点地区防控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控制刑事发案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年全街刑事、治安警情比上年下降23%,群众满意率为100%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针对土地权属问题、辞退民师待遇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等8个方面可能导致越级上访的不安全因素,和历史原因形成的信访问题,有步骤地推进“事要解决”,有效杜绝大规模集体访、群体访以及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全年信访案件办结率均达96以上%

【横店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陈春晖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双喜

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彭荣革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挂职:甘克亮

党工委副书记:殷武明

宣传统战委员:周细巧

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邹青峰

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徐中平

组织委员:曹国香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挂职:王伟忠

祁家湾街

【概况】祁家湾街位于黄陂区西南部,东临前川街、南接天河街、西与孝感市隔河相望、北与罗汉、李集街接壤。国土面积161平方公里,

有耕地面积5930公顷,其中,水田5119公顷、旱地811公顷。街辖56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4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8万人。全年全街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8.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地税收入3283万元、国税收入1048万元;内引内联到位资金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 2011年,街道先后荣获“省百强乡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生育文明先进乡镇”、 “全市新型城镇化先进单位”、“市文明街”等荣誉称号。

【农业】 2011年,祁家湾街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统筹推进农村发展。全年全街粮食播种总面积6701公顷,总产量4.7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099公顷,总产量0.42万吨;生猪出栏10.82万头、家禽年出笼170.11万只,水产品产量528.农林牧渔总产值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民人均收入9351元,比上年增长21.0%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谦森岛庄园、中排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汪畈、建设、红星为中心,建成2万亩蔬菜产业走廊,把企业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争取财政补贴450余万元,在全街56个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共挖塘堰95口、渠道清淤40000余米、维修机站5座、新建1座,维修滚水坝6座,对农场垸共4.6公里进行加固维修、硬化坝面1.5公里,提高了堤垸的防洪能力。全力投入抗春旱工作。启动150余台套机械,清理维修进出水渠120余公里,维修75千瓦以上机站5座,有效地防止了干旱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全年填写直补通知书13920户,发放补贴资金815万元,其中,粮食直补121万元、良种补贴162万元、综合补贴531万元;办理家电下乡品种7200件,发放补贴资金210万元。

【工业】 2011年,祁家湾街围绕发展新型工业化,推进进产业升级,狠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全街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5%

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扶持武汉中排、精华减速机等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引进的武汉通洋管业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厂房新建及机械设备安装,已实现建成投产。仕诚通讯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投资500万元,在车站村孙家湾完成占地面积85亩的厂房土方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2万方。机电工业园进展顺利。投入资金305万元,新建标准硬化路1500米,面积2.4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1.8千米,供水管网全面完成。

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突出民营经济重心,激活民间资金,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街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达到12家、个体工商户596户。

【招商引资】2011年,祁家湾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机制,采取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专班招商和社会化模式招商等多种方式,突出国内重点地域,密切关注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大型公司扩张发展,有针对性招商,着力提高招商成效。完善了项目审批流程。按照“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互利互赢”的原则,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税费征收上完善优惠政策,推行工业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制,努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全年引进企业4家,到位资金6000万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3亿元,

【小城镇建设】2011年,祁家湾街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城镇环境。以“楚天杯”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九纵(环祁街、祁兴路、东环路、工业园路、朝前街、古潭大道、祁盛路、祁贤路)五横(齐建街、祁西路、祁西中路、旭日路和祁川大道)”骨干道路交通网络和镇区文化广场。其中,新建成祁兴路1.2公里,硬化面积19000平方米;祁贤街、祁盛街道路1.4公里、硬化面积17000平方米。完成占地面积67亩小游园文化广场二期工程,硬化休闲广场1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3亩,建观景亭1座、篮球场1处、羽毛球场1处,配置健身器材40台套;建成硬化停车场12000平方米,完成汽车客运站整体搬迁新建工程;新建标准化公厕4座,购置统一的移动垃圾桶400多个;对齐建街等6条道路共55100平方米路面进行铺油刷黑,并对人行道铺设彩砖;改造新建排水沟3000米、新增高架路灯240盏、镇区主干道植树8000株,使镇区实现了道路硬化、灯光亮化、景观绿化。加快融入临空经济区步伐,争取资金3000万元,打通京广铁路涵洞,建设祁泡公路与孝天公路连接线,完成祁川大道4.5公里路基土方工程,努力提升城镇产业承接力、带动力。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环保部门支持,按照新农村、新农民、新社区、新生活的“四新”要求,加大村湾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放建设投入力度。在李桥村、康都村、建设村、红卫村、上胡村、朱店村、忍公村等7个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项目7个,全街污水处理率达38%。完成村湾道路建设35条共 16公里,添置健身器材85套,新建公共厕所18座,完成人工造林539亩。大力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工程。积极支持谦森岛庄园实施以土地置换、迁村腾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新村建设工程,李桥新村6个自然湾306户,计1340人全部入住李桥新村,新村内水、电、路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300多农户实现了“就地进城、就地创业、就地致富”。加强土地管理监察,对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先后制止违法用地60起、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0起、调解土地纠纷30余起,有效遏制了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

【社会事业】2011年,祁家湾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完成占地面积67亩镇区文化广场建设,新建占地面积14.7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街中心幼儿园。截至年底,全街有初中3所、小学5所、教学点5处、幼儿园8所,在职教师517个,在校学生6987人,其中,中学生2659人、小学生3199人、在园幼儿112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9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建成农家书屋56个,累计安装数字电视1.1万户,数字电视入户率36%

积极开展生育文明创建活动。投入资金40余万元,完成计生宣传示范街建设;深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人口868人,其中,政策内825人、政策外43人,出生率8.91‰,符合政策生育率95.05%;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 68.22%,双女户结扎率为 67.8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36100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开展灭螺行动和河滩整治,血吸虫病类地方病防治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全街有卫生机构60个,医务人员238人,其中,村级卫生室56个,从业医生13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9万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健全城镇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基本目标。全年全街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90户,计92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4.94万元;农村最低保障2311户,计410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489.22万元。参加城镇养老保险37269人,年发放养老保险265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149人、29466人、1500人。城乡医疗救助463人次,金额111.9万元。其中,大病救助141人,金额77.7万元;小病救助中,城镇28人、金额3.9万元;农村294人、金额30.2万元。重点优抚对象536人、金额179.8万元。

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坚持“执政为民、依法信访”的原则,依法、合理、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225533人次;办理省、市、区转交信访事项95起,回复95起,回复率100%,办结率100%。承办中央、省、市交办、区领导批示信访件27起,按期办结27起,办结率100%。排查矛盾纠纷27件,成功劝阻赴省、市集体上访9115人次,劝返进京人员3人次,有效的预防和遏制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祁家湾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王华明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韩光焱

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祝忠奇

党工委副书记:朱大立

办事处副主任:吴建斌  王和平  叶鸿翔

组织委员:梅全建

宣传统战委员:雷 

人武部长:罗学峰

(祁家湾街)

滠口街

【概况】滠口街位于黄陂区南部,东临滠水,与武湖街相望;西南濒府河,与东西湖毗连;北与横店街接壤。全街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79公顷,其中,水田728公顷、旱地751公顷。辖3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1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9万人。全年全街完成社会生产总值61.5亿元,上年增长2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65.2%农民人均纯收入11950元,比上年增长25%2011年,街道先后荣获“全市先进文明单位”、“全区绩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农业】2011年,滠口街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31公顷,粮食总产量1.01万吨、棉花总产量331吨、油料总产量1762吨、蔬菜总产量15.13万吨,生猪出栏1.77万头,肉类总产量0.23万吨,牛奶产量1.36万吨,水产产量0.60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4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畜牧业产值0.9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林业产值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渔业产值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完成农业增加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农业用地产出率17582/亩、有效灌溉耕地增长率45.14%、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68.1%、特色农业产值比重86.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2296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率58.6%;惠农补贴到户率100%,基本农田保护率100%,森林蓄积量增长率3%

【工业】2011年,滠口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科学编制《黄陂区滠口街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引导项目向园区聚集;同时充分结合现有优势产业布局状况,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轻工产品为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不断提升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年内引内联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16 亿元,比上年增长74.2%; 工业企业“小进规” 3户、商业企业“小进限’ 1户;出口创汇380万美元。

重点工程建设】2011年,滠口街围绕“项目兴街”,着力推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街在建的国家、省、市、区重点工程近30项。截至年底,全街各类重点项目应征地共计12987亩,已征8382亩,应拆迁房屋面积159.4万平方米,已拆43.5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重点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已完成应征地468亩中的447亩、还建点完成应征地308亩中的200亩;红线中已拆6万平方米、还建点已拆13万平方米;府环河工程在南湖、双桥2村已征地300亩,已拆4万平方米;完成新东方学校113亩的征地工作,学校已基本建成;四季美农贸城已征地3000亩;新港铁路工程涉及4个村的260亩地已征210亩,应拆的117户中3万平方米已拆迁2.7万平方米;新什线工程一、二期的875亩征地中已征825亩,已拆1.8万平方米;三环线绿化工程应征的500亩中已征45亩,已拆2.4万平方米;汉口殡仪馆工程应征400亩中已全部征用完毕,拆除房屋6.7万平方米;滠口中学应征128亩已全部征完;铁路货场项目应征1540亩,已征800亩,应拆房屋14万平方米,已拆2万平方米;滠口工业园工程远期计划征地3000亩,一期工程已征550亩;旧城改造工程应征38亩中已全部征完,房屋拆迁5.35平方米,已进入施工阶段;国际数码城项目应征120亩已全部征完, 7500平方米的建筑已全部拆完;汉口北公交换乘中心应征40亩中已征30亩;汉口北汽车大世界应征120亩中已征100亩;汉口北卓尔小商品市场应征205亩,已征160亩。海事学校扩建工程、龙巢还建小区、22万伏变电等工程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2011年,滠口街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滠口中学已完成宿舍楼主体建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助学工程的精神,全面免除了全街各中小学在校学生的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同步发展。截至年底,全街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3所,在职教师410人、在校学生4056人,其中,中学生1890人、小学生1840人、在园幼儿3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药检,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积极开展地方病的防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1年,域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医务人员189人,下设社区医疗点6个,从业医生12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658户,计9587人,参保率70%。组织2223人次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工作,

计划生育水平稳步提升。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了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424人,出生率10.25‰,符合政策生育率96.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2‰,出生性别比106.38100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低保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全街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00人,参保率90%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领导班子大接访活动,加强重点人员、突出问题、重点部位的围网式排查和温控工作,着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历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全年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78宗,调解成功77宗;破获刑事案件93宗,查处治安案件319宗,共抓获各种违法犯罪嫌疑人81人。

【滠口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主任:殷希凡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曹家汉

党工委副书记:邱喜生  方志亮  邓年红(挂职)

纪工委书记:李明新

办事处副主任:王志超  黄明惠(兼组织委员)

袁三中(挂职)

宣传统战委员:刘春华(女)

人武部长:邱宏卫

(滠口街)

罗汉寺街

【概况】罗汉寺街位于黄陂区中部偏西、东界王家河街、西连李家集街、南接前川街、北与长轩岭街毗邻。全街国土面积13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468公顷,其中:水田4017公顷、旱地451公顷。街辖2个社区、45个村民委员会、551个村民小组,人口7.30万人。全年全街实现财政收入4478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国税收入938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地税收入3540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3元,比上年增长24.0%2011年,罗汉寺街道被授予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全市 “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农业】2011年,罗汉寺街积极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全年全街粮食播种总面积2860公顷,总产量4.1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041公顷,总产量0.59万吨;生猪出栏5.90万头;其他经济作物面积51.7公顷,总产量6.6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亿元。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科学引导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加工业向园区集中。已建成30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3000亩绿色蔬菜板块、30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个水产品加工园区, 2000亩杨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竣工。畜禽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武汉丰泽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成为全省第一家在美国实现IPO上市的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生猪养殖企业;海浩水产品加工园区填补了罗汉加工业出口创汇的空白,为罗汉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大力推广农机作业示范。认真做好农机购机补贴工作和农业检测工作,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巡回示范作业,引导了农民认识、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全年共购买大型收割机2台、大型耕整机4台、农用运输车20台、机动喷雾器200台、小型脱粒机80台,农机具检测合格率达98%

认真落实惠民强农政策。建立国家惠农补贴政策数字化管理平台,快速、及时、高效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咨询、领取政策性补贴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制发《罗汉寺街道办事处备用金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管理。全年发放各类惠农资金1101万元。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项目,完成全长21公里梅院泥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三期工程和重点防汛部位合丰堤院的除险加固工程;组织资金300余万元,维修大中型机站16座,清淤渠道60千米,新建和改造塘堰56口;借助新一轮“三万”活动,投资资金 320万元,清理塘堰48口,清淤土方72万立方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新建涉及5个村的通湾公路14.13公里;投资500余万元,重点改造了横滠、罗研、桥李等村镇连接路,并及时整险改造了下石港等危桥,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健全安全饮水工程长效运营机制,投资390.8万元,启动罗汉利民水厂的扩改建(拦水坝、清水池、蓄水池)工程,完成占地面积7亩的研子水厂扩建达标验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休闲服务产业】2011年,罗汉寺街充分发挥黄陂北部旅游“南大门”优势,以“黄土路生态休闲观光走廊”发展理念,积极打造以“三区(农家乐休闲体验区、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三街”(特色美食、休闲娱乐、土特产购物一条街)、“一带”(旅游休闲产业带)”为核心的旅游休闲服务产业群。全年引进农业企业6家,新建3000亩有机茶园、2000亩茶果立体栽培示范园,升级改造餐馆服务企业4家,接待服务游客5000人次,实现休闲服务综合收入1500万元以上,全街有4000余人直接或间接吃上“旅游饭”。

【工业】2011年,罗汉寺街积极发展特色工业,促进经济有序快速增长。全年全街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8亿元;工业投资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56.67%;引进工业项目2个,到位资金4500万元;完成工业企业“小进规” 3户;新型工业化目标完成率100%

大力发展以钢构现代模具制造为特点的新型工业。采取“政策扶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品牌引领”的办法,扶强做优一批骨干企业。星光路桥、兴力钢模通过与武船、中铁重工等口型企业技术联姻,配套协作,成功完成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成为年产值近亿元的规模企业。荣城建筑集团继十建集团之后,成功晋升国家建筑行业一级资质,2家企业年纳税均超过千万元。截至年底,全街规模工业企业达18家,二级资质上以建筑企业达4家。建筑和模具制造产业年产值达28亿元,

加快推进罗汉钢构·现代模具工业园建设。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引进、产业向园区汇聚。截至年底,完成园区一期500亩土地整理,铺设电力专线1条,建成骨干路网累计2700千米,引进钢模企业14家,建成投产8家、在建3家、3家已办理相关手续,即将动工。园区二期已完成2300亩土地征用,176户搬迁户,47000房屋登记、测量、评估测算。产业导向规划给排水管网、电网、道路路网建设设计方案以及土地平整、土方平衡测算方案委托专业公司和部门负责进行中。2011年,该园被市政府授予“第三批市级全民创业示范基地”。

【小城镇建设】2011年,罗汉寺街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推进中心镇、口子镇建设。启动了总规划面积180亩的罗汉新区建设,已完成规划修编、征地与拆迁和土地平整工作,还建楼正在进行建设中;位于黄土公路旁的研子集镇口子镇,完成勘测、调查摸底等前期规划基础工作。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镇服务功能。建立综合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组建了31人的专业保洁队伍,配备城市协管员9名,各村以湾为单位建立了至少一支兼职保洁队伍,形成社区、城管、三包、环卫、安保五位一体的“大城管”工作模式;成立了检查考评专班,制定了罗汉寺街城乡综合管理考评细则,定期、不定期开展自查,并将考评结果进行全街排名、公示;严格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设立了街城乡综合管理专项奖励资金,分季度和年度奖励在城乡综合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相关单位。

加大对卫生保洁设施的投入。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1座占地2.5亩的垃圾转运站(70万元)、80个垃圾池、新增洒水车1辆、垃圾清运车2辆、铲车1台、板车40辆,垃圾桶750个,确保了2个中心集镇、45个村生产、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理清运。实施“亮化、美化”工程。投入资金180万元,硬化和刷黑主次干道4公里、铺设彩砖100、改造路灯30盏;完成研子文化广场的改造,新增路灯15盏,改造面积2100,城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城乡综合治理。突出整治罗汉社区、研子社区、黄土、黄孝、横花路沿线及背街小巷、村湾房前屋后、城乡结合部、窗口地区等的暴露垃圾,狠治不文明施工、违法占道、车辆乱停、违规设置或破损广告、招牌。全年共查处车辆乱停乱靠90例,占道(出店)经营150起,清理广告招牌80余处。

【社会事业】2011年,罗汉寺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全街现有初中2所,小学5所,教学点7处,幼儿园4所,在职教师347人,在校学生3600人,其中中学生1263人,小学生2342人,在园幼儿7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医务人员82人;村级社区医疗点47个,从业医生108人。全年完成城镇医保1747人,参保率100%;新农合参合人数64941人,参合率达96.71%。有文化活动场所47个、农家书屋47个,农村有线电视新增用户360户、数字电视整转9781户。全年邀请市区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演出10余场次、农民自编自导自演文艺活动8场次,观众达1万余人次。2011年,罗汉派出所、祝店村分别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村。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医疗救助和贫困生资助力度,提升农村困难人群生活 “应保尽保”的保障水平。全年争取救灾资金11.36万元,为13户因灾倒房重建家园,为农村贫困群体提供“住有所居”保障,为40504农民工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完成440名家属工、五七工宗卷资料的复审、信息录入、公示和上报等工作;全街新农保参保人数达26966人,有1002760岁以上农村老人领到养老金。

计划生育再上新台阶。围绕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强化宣传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7656人办理流动人口证;深化优质服务,认真落实农村生育对象长效节育措施,重点抓好“三查”服务率,努力遏制性别比失衡;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继续优化“三级随访”等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684人,出生率9.34‰,计划生育率达95.45%出生性别比122.08:100评选出生育文明中心户620户(当年新增65户)、生育文明示范村9个、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25个、“三型”村2个(徐洲村、夏店村),“六好”家庭1000户、1个村(刘咀村)获市级“生育文明先进村”;新增享受国家、省、市、区四级计生惠民政策475人,累计达2325人,累计兑现计生惠民性资金达 55万元,人员资格准确率、上年资金及时发放率均为100%

【罗汉寺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裴红兵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熊建明

党工委副书记:李本高

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李九洲

办事处副主任:朱保生  张海军

组织委员:陈涛

人武部长:李浩川

宣传统战委员:余燕华

(李香顺)

滠口街

【概况】滠口街位于黄陂区南部,东临滠水,与武湖街相望;西南濒府河,与东西湖毗连;北与横店街接壤。全街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79公顷,其中,水田728公顷、旱地751公顷。辖3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1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9万人。全年全街完成社会生产总值61.5亿元,上年增长2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65.2%农民人均纯收入11950元,比上年增长25%2011年,街道先后荣获“全市先进文明单位”、“全区绩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农业】2011年,滠口街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31公顷,粮食总产量1.01万吨、棉花总产量331吨、油料总产量1762吨、蔬菜总产量15.13万吨,生猪出栏1.77万头,肉类总产量0.23万吨,牛奶产量1.36万吨,水产产量0.60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4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畜牧业产值0.9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林业产值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渔业产值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完成农业增加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农业用地产出率17582/亩、有效灌溉耕地增长率45.14%、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68.1%、特色农业产值比重86.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2296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率58.6%;惠农补贴到户率100%,基本农田保护率100%,森林蓄积量增长率3%

【工业】2011年,滠口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科学编制《黄陂区滠口街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引导项目向园区聚集;同时充分结合现有优势产业布局状况,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轻工产品为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不断提升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年内引内联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16 亿元,比上年增长74.2%; 工业企业“小进规” 3户、商业企业“小进限’ 1户;出口创汇380万美元。

重点工程建设】2011年,滠口街围绕“项目兴街”,着力推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街在建的国家、省、市、区重点工程近30项。截至年底,全街各类重点项目应征地共计12987亩,已征8382亩,应拆迁房屋面积159.4万平方米,已拆43.5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重点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已完成应征地468亩中的447亩、还建点完成应征地308亩中的200亩;红线中已拆6万平方米、还建点已拆13万平方米;府环河工程在南湖、双桥2村已征地300亩,已拆4万平方米;完成新东方学校113亩的征地工作,学校已基本建成;四季美农贸城已征地3000亩;新港铁路工程涉及4个村的260亩地已征210亩,应拆的117户中3万平方米已拆迁2.7万平方米;新什线工程一、二期的875亩征地中已征825亩,已拆1.8万平方米;三环线绿化工程应征的500亩中已征45亩,已拆2.4万平方米;汉口殡仪馆工程应征400亩中已全部征用完毕,拆除房屋6.7万平方米;滠口中学应征128亩已全部征完;铁路货场项目应征1540亩,已征800亩,应拆房屋14万平方米,已拆2万平方米;滠口工业园工程远期计划征地3000亩,一期工程已征550亩;旧城改造工程应征38亩中已全部征完,房屋拆迁5.35平方米,已进入施工阶段;国际数码城项目应征120亩已全部征完, 7500平方米的建筑已全部拆完;汉口北公交换乘中心应征40亩中已征30亩;汉口北汽车大世界应征120亩中已征100亩;汉口北卓尔小商品市场应征205亩,已征160亩。海事学校扩建工程、龙巢还建小区、22万伏变电等工程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2011年,滠口街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滠口中学已完成宿舍楼主体建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助学工程的精神,全面免除了全街各中小学在校学生的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同步发展。截至年底,全街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3所,在职教师410人、在校学生4056人,其中,中学生1890人、小学生1840人、在园幼儿3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药检,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积极开展地方病的防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1年,域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医务人员189人,下设社区医疗点6个,从业医生12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658户,计9587人,参保率70%。组织2223人次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工作,

计划生育水平稳步提升。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了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424人,出生率10.25‰,符合政策生育率96.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2‰,出生性别比106.38100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低保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全街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00人,参保率90%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领导班子大接访活动,加强重点人员、突出问题、重点部位的围网式排查和温控工作,着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历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全年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78宗,调解成功77宗;破获刑事案件93宗,查处治安案件319宗,共抓获各种违法犯罪嫌疑人81人。

【滠口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主任:殷希凡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曹家汉

党工委副书记:邱喜生  方志亮  邓年红(挂职)

纪工委书记:李明新

办事处副主任:王志超  黄明惠(兼组织委员)

袁三中(挂职)

宣传统战委员:刘春华(女)

人武部长:邱宏卫

(滠口街)

天河街

【概况】天河街地处黄陂区西南部,东临横店武北铁路编组站、西濒府河与东西湖区、孝感市隔水相望、南靠武汉市区与盘龙城开发区、北枕祁家湾与谦森岛庄园相连,是华中地区最大国际复合型机场所在地。全街国土面积63.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21公顷,水面3330公顷。街辖18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渔场,总人口3.01万人。全年全街实现财政收入7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地税收入6625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国税收入1048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600元,比上年增长20.1%2010年,天河街先后评为湖北省民政工作先进街道、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全市经济实力十强街道、全市优秀平安街、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街、全市卫生街道

【农业】2011年,天河街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全街粮食播种面积1836公顷,总产量1.16万吨;油料播种面积834公顷,总产量0.18万吨;生猪出栏1.62万头;水产品总产量0.69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0607万元。

大力推进名优特种水产养殖。投资650万元,开发筲箕湖特色水产基地,建成标准化养殖水面1000亩,引导水产养殖户壮大鳜鱼、黄颡鱼、螃蟹等特优水产品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 “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财政政策,新挖、扩建当家塘30余口,将红岭山机站720米台渠进行整体护砌;投资250万元,完成白莲垸、拦渍堤7处脱坡和2200险段加高加宽工程;投资300万元,开展刘辛水库病险整治和魏家坡等抽水机站维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持续巩固家园建设成果。投入100多万元,完成12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3个村的农村家园建设,祝林村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村。

认真做好畜禽防疫服务工作。配合区畜牧中心,开展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治工作。全年为广大农户防疫牲畜2.7万头次、禽类35万只次。

【工业】2011年,天河街围绕全区工业双倍增计划的部署,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强对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额2.3亿元,实现工业企业“小进规”1户,完成商务企业“小进限”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0亿元。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408亩的“天河临空工业园”控制性详规和城规编制已经完成,与武汉天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爱之家、浙江温州商会等企业已在洽谈之中,有意愿落户的项目已达10余家,正在研究项目落户机制和进行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临空经济】2011年,天河街抢抓机场扩建的机遇,以发展临空产业为依托,以吸引基地公司为重点,着力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初步建立了总体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发展规划、部分重点区域分区规划、“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等多维一体的规划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按照规划,通过“十二五”期间建设,临空产业园将实现工业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8家以上,年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0个以上;园区综合投资强度约150万元/亩,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整个园区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实现工业税收15亿元以上。截至年底,共引进临空型产业项目21家。其中,已运营企业15家。即:国航湖北分公司、东航武汉公司、湖北机场集团、友和道通航空公司、蓝天航油、东航传媒武汉公司、东航食品厂、南航食品厂、机场商贸公司、机场餐饮公司、机场地服公司、机场贵宾公司、机场宾馆、天河南方技术开发公司(海特)、友和道通航空物流园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以上已落户项目8家。即:海航蓝海临空产业园(62亿)、天威新能源(44亿)、宝涛控股LCOS30亿)、中航工业武汉产业园(50亿)、普洛斯产业园(10亿)、凌云飞机维修中心(10亿)、美特斯邦威(10亿),7大项目总投近220亿元。除此之外,还有南航、海航航空、顺丰航空、嘉民集团、百丽集团、顺丰速运、圆通、DHL、嘉里大通、佳怡物流、中信信通、中材工业、中南机械(山推)、康顺、实华等15家企业正在洽谈中。

【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2011年,天河街全力支持境内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支持海航物流园建设。海南航空公司与区政府联合开发建设的“武汉空港物流园区”项目,一期工程在天河街境内需征地785亩、拆迁房屋15354平方米,已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项目于 923日开工建设,与之配套的海航工业园一号路天河段也完成相关征地工作,于1018日进场施工。

提前启动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地拆迁还建工作。积极筹集资金,提前启动机场三期核心区域的征地、拆迁、还建工作;机场第二快速通道建设已完成红线内征地、拆迁工作,已交付施工。截至年底,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预征土地1165亩,拆迁房屋2.5万平方米,完成还建房建设 12万平方米,新开工还建房7.1万平方米。

继续支持汉孝城际铁路建设。配合中铁十一局做好汉孝城际铁路征地拆迁工作,全年拆迁农户51户,拆迁面积7682平方米,施工便道已全线打通并交付使用。

【武汉海航蓝海临空产业园在黄陂奠基】2011923日,武汉海航蓝海临空产业园奠基仪式在黄陂区天河街武汉临空经济区举行。海航蓝海临空产业园属武汉市总体规划的现代化仓储物流和大型工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是集仓储、保税物流园、国内物流加工、商品展销、研发创意、酒店金融、行政办公配套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仓储物流园,将倾力打造其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该项目总投资62亿,一期工程在2年内完工,5年内全面完工。

【社会事业】2011年,天河街围绕关注民生,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投资780万元,启动了天河街公办幼儿园建设,该园3300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560万元,开展天河中学标准化建设,2560平方米的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操场塑胶跑道已铺设完毕,校园绿化及附属配套设施已完工。截至年底,全街有幼儿园6所,其中,公立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744人;小学4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级学校3所,在校生903人;初中1所,在校生407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及时救助,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全年申办解决大病医疗救助37人,发放救助款18.57万元;农村临时困难救助223人,发放救助款22.12万元;城镇困难救助34人,发放救助款4.85万元;完成8户因灾倒房的恢复重建工作,完成10户低保户D级危房改造工作,向5C级危房低保户各发放3000元维修费;为154人办理了非农业户口低收入困难老人津贴;向45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长寿津贴;将700名原“五七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对原失地“5560”人员发放补贴;新农保参保人数8800人。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格落实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深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街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6所,病床50张,有医生33人。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3415人,开展大病医疗救助37人,发放救助款18.57万元;

继续加强生育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生育文明“三级联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对农村独女户进行了表彰,引导群众树立婚育新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全年全街出生283人,人口出生率为9.37‰,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率为96.4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391002011年,天河街被市计生协会评为先进单位。

【天河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裴红兵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游 

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潘汉顺

党工委副书记:王俊武  梅刚良(挂职)

魏怡平(挂职)

纪工委书记:梅加武

办事处副主任:艾东辉  郑宣武

组织委员:林兰珍

宣传统战委员、武装部长:魏家明

(天河街)

六指街

【概况】六指街位于黄陂东南部,东接新洲区和红安县、南濒武湖、西望前川街和三里镇、北与王家河街和蔡榨街交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岗地,南部为平原湖区。全街国土面积22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867公顷、可养水面2000公顷。街辖2个社区、58个行政村,总人口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0万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597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405元,比上年增长24.8%2011年,街道先后荣获“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武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街道”、“武汉市十个最佳党建示范街道”、“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先进街道”、“武汉市文明街”等荣誉。

【农业】2011年,六指街按“强基础,调结构”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32公顷,粮食总产量4.93万吨、棉花总产量357吨、油料总产量5969吨,生猪出栏9.88万头,肉类总产量1.16万吨,水产总产量1.19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8.92亿元。

深入推进国家级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财政部支持的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徐田项目区1万亩的土地平整、农田沟渠、河道疏浚护砌、道路工程、绿化等已完工,通过上级部门验收;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第31.69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启动。省国土厅支持的5万亩高产农田建设已完成,进入审计验收阶段;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支持的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力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高档花卉苗木和优质果茶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的主打品牌,积极引导花卉苗木成片、成园发展,初步形成具备相当规模的高档苗木花卉基地2万多亩,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大力发展莲籽生产,形成特色品牌。依托晶灿灿莲籽专业合作社,扶持了3家莲籽加工企业,支持企业注册“木兰香莲”商标,与新辰公司、中百仓储开展农超对接,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全年莲籽种植面积达2.8万亩,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上海喃嵘水产集团投资14.49亿元的海洋生物科技示范园项目已与街道签约,即将落户。截至年底,已建成国家级青鱼养殖基地和泥鳅、小龙虾、罗非鱼、胭脂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5个。大力发展高效特色蔬菜基地。充分利用5万亩高产农田改造项目和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优势,引进新辰、怡佳田园、天露雨润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高效特色蔬菜基地5000亩,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超市的净菜配送。

【工业】2011年,六指街为突破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兴街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全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亿元。工业企业“小进规”1户、“小进限”服务型企业1家;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完成工业增加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出口创汇250万美元。

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在原有甘棠工业园的基础上又根据街道实际规划了什仔工业小区、新华工业小区,总面积5000余亩。全年已有3家企业(湖北东方特钢锻造有限公司、武汉世纪鑫龙工贸有限公司,九鼎通宇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入驻并投产。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组织国土、银行等部门定期召开经济运行情况会议,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存在的土地、融资、生产环境等问题。全年为5家企业办理土地办证、调解企业纠纷3起、协调解决企业融资800万元。

【招商引资】2011年,六指街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高产农田建设项目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移民新村新—博村引进东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1000苗木基地朱冲、滨湖2村引进群益高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苗木基地6100亩;建幸村引进海容养殖公司发展养殖、种植一体的立体经营模式等,新集村引进2000亩枫香茶业;引进武汉林海鹿园有限公司种植花卉苗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截至年底,全街流转土地近4万亩,引进42家农业企业,其中,花卉苗木企业8家、蔬菜种植企业5家、茶叶种植企业9家、水产禽畜养殖企业12家、休闲山庄4家。

【城乡建设】2011年,六指街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支农资金410多万元,维修改造机站22座,恢复动力337千瓦,沟渠改造6000米、改扩塘堰69口,新增蓄水量55万立方米,恢复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万亩;投资340多万元新建陆咀拦河坝1座,新建提水灌溉农渠(台渠)衬护砌6条,里程2.2千米,疏浚渠道3.2千米,渠系建筑物配套完备,提高了提水机站利用率,节约了生产灌溉运行成本;结合新“三万”活动,挖塘690口,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创新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区实现首家农村卫生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向社会竞标,吸纳武汉六指曙光城乡环境保洁有限公司参与环境保洁工作,该作法被《长江日报》所报道。什仔农贸市场建成启用,新建2个垃圾填埋场和、1个垃圾中转站,增加2台转运车,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在318国道、刘大公路沿线的8个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针对农村住户分散的特点,采用3种不同技术因地制宜地建设治污设施,有效地处理了生活污水,同时完成8个村,计600户的农村改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查处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购置2台巡查车辆,组织开展“两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乱搭乱建违法用地行为。2011年,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中,六指街在武汉市三类街道综合排名中进入前10名。

【社会事业】2011年,六指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国家“校舍安全” 工程,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 8万元,对骆店小学教学楼进行维修;总投资为42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为3000余平方米的甘棠小学和建国小学教学主体楼建设基本完工;六指中学运动场标准化建设已峻工,总投资达150万元;六指小学主体教学楼和甘棠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完成设计勘测工作已破土动工;先期投资300万元的甘棠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完工。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20名教师参加市区培训,在全区组织的教师读书活动考试中,全街343名参考教师及格率98%,优秀率87%。截至年底,全街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7所、幼儿园7所,在职教师550人,在校学生4922人。其中,中学生2822人、小学生2100人、在园幼儿6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初中升学率达91%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活动,加强药品、诊疗范围管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域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0个、医务人员189人,其中,社区(村)医疗点58个,从业医生66人。全年“新农合”参加人数达79709人,参合率达到97.75%;住院1985人次,补偿金额322万元;有5779名农村妇女接受了“两癌”普查,为3428名儿童免费免疫接种。

计划生育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依法行政,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年全街出生843人,人口出生率为9.45‰,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率为94.0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100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全街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186户,计531人,发放低保金128.7万元;农村最低保障1950户,计4815人,发放低保金527.3万元。对370名五保对象、40名孤儿、819名残疾人进行救助,发放救助资金63.3万元;有 33876万人参加新农保、500余人参加“五七工”、“家属工”的社会保障。

加强信访稳定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防止和处置信访事件的力度,提高对信访事件的控制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受理信访324件次,共办理317件,办结率98%;接收上级信访部门交办信件42件,办结40件;呈报重要信息14次,领导接访日接待群众24批次、接待群众67人次,收到并回复市长热线督办单108件,回复率100%

【六指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张 明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永刚

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潘汉顺

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李 斌

党工委副书记:张家平

办事处副主任、人武部部长:陈光华

组织委员:徐晓凯

宣传统战委员:张玉风

(徐勤建)

武湖街

【概况】  武湖街位于长江之滨,地处黄陂区最南端,东与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接壤南与武汉市青山区隔江相望西与武汉市江岸区一桥之隔北与三里镇相邻。全街国土面积81.1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79公顷,其中水田227公顷、旱地752公顷。辖6个居委会,人口3.90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6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农工人均纯收入13275元,比上年增长22.0%。2011年,街道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乡镇”、“武汉市十大名街(场)”、“全市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街道)”等荣誉

【农业】2011,武湖街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9公顷,粮食总产量2093吨、棉花总产量329吨、蔬菜总产量1.42万吨、牛奶产量2.5万吨、水产总产量0.63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畜牧业产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林业产值93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实现渔业产值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加快推进水产种苗生产繁育、园林苗木培育、蔬菜新品种研发。全省最大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湖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已展示新品种千余个,成为全国甜糯玉米试验基地;全省首家以花卉为特色的现代林业科技园——湖北现代林业武汉花卉科技园已建成室内花卉培育面积5万平方米;开隆公司与日方合作打造“绿色乳都”,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奶牛繁育基地;占地3000亩的农耕年华风情园成功跻身国家4A景区,武湖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占地2000亩,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的五七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正向集名优水产鱼苗繁育、高效特色养殖、垂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迈进,进一步增强高科技农业特色项目的示范辐射效应。

【工业】2010,武湖街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全街工业企业达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43家,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完成工业产值130亿元。

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仟吉食品项目完成加工厂房框架,天种、禾季、雨润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场平,其它项目正加紧办理环评、立项、建设施工许可等动工前期准备。截至年底,汉口精武、厦门惠尔康、武汉新辰、九洲乳业、仟吉食品等4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落户武湖,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年产值超50亿元。

加快推进工业园建设。六指产业化工业园已完成38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有51家以企业总部、生产基地为主导的企业成功签约并陆续入驻。弘毅工业园二期项目区内,莱特集团等5家项目完成落户选址。武湖工业园“三纵三横”道路网络及配套建设进展顺利,园内先后有汉江潮、欣王冠等12家企业建成投产,威尔博科技、恒泰、大通窑炉等10家企业已动工建设。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汉口精武”获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汉口精武牌冰鲜汤“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仟吉食品”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杰出饼点”和“最佳美誉度品牌”;“南极峰”被评为湖北羽绒制品行业唯一的湖北名牌。

【城乡建设】2011年,武湖街结合《武湖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路两园”(汉施公路,台创园、武湖农产品园)建设进展顺利。投资3亿元,刷黑五通口镇区、工业园区道路5条,面积26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1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670盏,新建小游园10处,新栽树木30多万株;台创园核心区主干道汉口北大道延长线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85%,二期工程完成地勘、测量,正加紧设计施工图;次干道创业中路、创新路、滨湖路、南环路、创业西路已完成清淤和部分回填,电、信、水管网等配套建设同步推进。总投资1.75亿元,占地面积107亩新武湖水厂已动工。全力推进以“两镇四村”( 将全街63个自然湾集并改造为“二镇四村”)建设。截止年底,已拆迁自然湾41个,拆迁农户3000多户,完成农户还建房建设60多万平方米;沙口佳苑、高车中心村一期、二期、胜海家园、下畈中心村、杜湾还建点、新桥还建点等全部交付使用,2200余户农户入住新居,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

加强城镇管理。建立“大城管”工作机制,将湾村环卫保洁、查违控违、绿化亮化、垃圾清运等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同时将全街划分为若干个卫生清洁区,新招聘保洁员80多人,推行保洁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向社会竞标,吸纳巧手木兰清洗保洁有限公司参与街道环境保洁工作,实现了城乡环境管理的全覆盖。

【社会事业】2010年,武湖街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小康目标,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率先在全市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建成全市第一家留守儿童乐园“星星家园”,促进了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截至年底,全街有职业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7所、幼儿园3所,在职教师382人,在校学生2775人,其中,职高99人、初中学生728人、小学生1948人、在园幼儿9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5.3%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完成武湖文化宫维修工程,建立和完善了市民文, 明学校和农民学校及文体活动场所,安置体育建设器材30多套,建村级文化室等20多处,农家书屋20个;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公共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组织开展查螺、灭螺,查病、治病工作,确保域内无阳性钉螺,无血吸虫急性病人。截至年底,全街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医务人员91人;下设社区医疗点16个,从业医生26人。全年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2万户,计3.23万人,参保率100%

计划生育水平稳步提高。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390人,出生率为10.01‰、计划生育率97.18%,出生认可性别比107.7:100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1168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街实现了养老统筹、新农合、社会救助的全履盖。全年全街落实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419户,计1068人,发放低保金149.13万元;参加农垦系统农工和非农工养老统筹18524人,年发放养老保险7000万元。全面实施创业就业带动计划,广泛开展“市场开业、农工就业”活动,促进城乡劳动就业。全年培训农工10000余人(次),推荐安排就业4000余人。

【武湖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周少敏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邬学敏

党工委副书记:喻大敏  彭威胜  陈旭创    敏(挂职)

党委副书记:王立华

副场长:王从超  徐旺生  陈志清  郭庆平

办事处副主任:朱春香(女) 王治梁(挂职)

宣传委员:谢双莲(女)

人武部长:肖建军

(武湖街)

长轩岭街

【概况】长轩岭街位于黄陂区北部,地跨滠水河中游,东依木兰山,西与李家集街毗邻,南界罗汉寺街,北与姚家集街相连。全街国土总面积211.4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24万亩,其中,水田3.17万亩、旱地1.07万亩。街辖2个社区、31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7万人。长轩岭街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核心街,具有典型的“五区”(山区、老区、林区、库区、景区)特征。境内山场面积19.6万亩,占武汉市山场总面积的1/10,占全区山场总面积的1/3;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梅院泥水库、木兰天池和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其中;滠水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是武汉市最大的森林氧吧、城区最美的山水背景屏和市民最洁净的蓄水池。2011年,全街实现财政收入1346万元,其中,完成国税收入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完成地税收入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77元,比上年增长25.0%2011年,长轩岭街被评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

【农业】2011年,长轩岭街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全街粮食播种面积3328公顷,总产量1.8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867公顷,总产量0.33万吨;生猪出栏1.88万头;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175公顷,总产量4.40万吨。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3.20亿元。

积极支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采取引进业主规模开发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板块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万丰农业园、徐冲快生菜基地等产业建设。全街茶叶、油茶、葛根、蔬菜(脉地湾萝卜、航空净菜、快生菜)、板栗、花卉苗木、食用菌七大农业板块基地累计达7万余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传统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化水平南洲田茶叶按照“协会+农户”、脉地湾萝卜按照“公司+农户”、徐冲村、短岭村蔬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产品除满足当地需要外,已成功进入武汉市场。石门山野生葛根食品公司通过资产重组,集农产品种苗培育、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年创汇能力达到2000万元。羊角山圆圆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000万元,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集生产、加工、储藏、文化休闲于一体的“茶博园”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全年全街农副产品销售达20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旅游业】2011年,长轩岭街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产品档次。

积极支持木兰天池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全年天池景区总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78.64万元。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知青岁月”旅游景区以突出知青文化特色,打造了知青交流平台,提高长岭旅游知名度;五星级“木兰御园度假中心”项目投资达1.6亿元的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入内部装饰阶段;木兰天池四星级酒店已正式开业迎宾。投资1.17亿元、全长16公里的武汉市二级旅游示范路“十松—素山寺”公路建设已征地开工建设,部分路面已通车。创建湖北省环境优美乡镇和省市两级旅游名镇工作顺利推进,已完成市级旅游名镇验收,通过市初审、省终审认定省级旅游名镇创建单位成功筹办了第十二届木兰旅游文化节,“木兰故里”地域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乡村休闲游产业迅猛发展。通过合理地布局布点,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年底,已建成长轩岭明清美食一条街和天池明清步行街等2个特色旅游休闲商业街;建成朱冯山、棉花洼、短岭、石门、官田、桃园等11个休闲专业村;建成太阳湖度假村、龙泉山庄、“知青岁月”、轩岭农庄等18个休闲山庄和石门板栗园、东风梅林园、户冲草莓园、官田香菇园等10个生态休闲采摘园,建成“老张家”、“绿色家园”等200多个“农家乐”。

【其他经济】2011年,长轩岭街个体民营企业等其他经济稳步发展。

工业。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武汉紫阳有限公司武大太阳能热水器厂落户泊沫村,投资500万元,年产值达2000万元;木兰建筑集团继续位居全区15强。全年实现内引外联到位资金6432万元,完成工业投资额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亿元。

商业。大型连锁超市北冰洋超市、中百超市,辐射镇区及周边人口3.5万,日均销售额3万元。全街个体工商户585户,主要集中在长岭街道,十棵松街道和石门街道。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为4800万元。

金融保险事业。全街有金融机构3家,自动取款机2台,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16亿元,其中,个人储蓄余额2.89亿元。中国人寿、平安、泰康和太平等商业保险公司在集镇都设立营业网点,全年城镇居民投保率36%,农村居民投保率7%

【小城镇建设】2011年,长轩岭街以突出明清古镇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长轩岭集贸市场,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带动力和辐射力采取BOT模式,建成武汉市最洁水源的生态水厂,日供水能力达5000吨,实现饮水安全覆盖投资800万元资金,启动长岭、徐冲、十松、平峰、天池等6处污水处理场建设,其中,天池2处已投入使用,长岭污水处理场已进行试运营,徐冲、十松、平峰污水处理场已完成验收,有效改善滠水河水质;强力推进大城管工作,成立环卫保洁公司,新购置清扫、清运、洒水、巡查车辆共7台,铺设人行道彩砖17000余平方米、排水管网3800余米 、刷黑主干道2.3公里、建花坛14个(3750平方米),方便了居民出行。

【社会事业】2011年,长轩岭街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街31个村已建“农家书屋”,文体服务中心为全街18个文艺骨干建立档案;组建了长岭社区、石门社区两支腰鼓队,“社区青少年学校”和“老年大学”在胡秋原故居挂牌成立;市政府送电影下乡工程,由上年每村5场增至本年每村7场。全年在市级以上文化刊物《芳草》、《长江日报》等刊载文章30余篇。

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十棵松小学硬化操场100平方米、石门小学门口降坡改建、新建长岭小学校门通道320米等项目改造工程;投资达500万元的长岭公立幼儿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年全街有中小学25所,其中,初中2所、完小学9所,初小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6400人、教职工340人。

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抓好重点传染病疾病防控,加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的检查。积极组织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已有3293名妇女接受“两癌”筛查。全年全街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4.17人,参保率97%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了64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长寿津贴发放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统筹工作,完成280名原“五七工”、“家属工”对象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理工作;扎实开展农村D级危房改造,确定困难户34户,总计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努力解决农村群众基本居住安全。全年新农保参保人数17533人,农村和社区低保以及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强化依法行政,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出生452人,出生率9.16‰,计划生育率达95.45%出生性别比125.64:100

【长轩岭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熊定萍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建弘

党工委副书记:邱凤武  陈红明

宣传统战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黄 

纪工委书记:李清芳

办事处副主任:陈 

人武部长:李咏红

组织委员:钱运华

(钱运华  刘 程)

王家河街

【概况】王家河街位于黄陂区东北部,东临蔡家榨街、西接罗汉街、南界前川街、北靠木兰乡,属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全街国土面积158.3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44万亩,其中,水田4.87万亩、旱地0.57万亩。街辖4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11万人。王家河街水陆交通方便,是南、北、东、西交通要道。距离黄陂城区9公里、武汉市区35公里。境内火塔等级公路自北向南穿街而过;京九铁路连线、合武高铁、汉麻高速公路自西向东穿街而行。近年来又开通了湾头村至市、区的公交线路,各村道路均与国道、省道相通,构成网络,交通十分便捷。2011年,全街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实现财税收入4456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地税收入3922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国税收入534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比上年增长26.4%

【农业】 2011年,王家河街围绕“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的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全街粮食播种面积4926公顷,总产2.9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386公顷,总产量0.41万吨;生猪出栏5.68万头;其他经济作物面积950公顷,总产498吨。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5.37亿元。

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畜牧养殖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与市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和先进技术,在胜天村、岗上熊村和大阳村等地高标准建冬暖式蔬菜大棚达250个,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全力支持群益、唐刘桥、泡山等养殖厂发展规模养殖,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街葡萄、桑椹、玫瑰、银白菊、辣椒、茶叶、雪莲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规模畜禽养殖户达20户、养殖大户127户,建现代化万头养猪场5个、养鸡场2个,特种猪养殖年出栏1万头、家禽存栏量6.5万只;年产蔬菜7.67万吨,年产值1.35亿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争取上级资金7000万元,街道配套资金300万元,新建提水泵站7个、硬化夏家寺1——5支渠渠底15000米、更换放水闸7个,项目覆盖农田面积3.1万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工业】 2011年,王家河街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全力打造南堰工业园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新型环保、节能、高效企业,稳步发展制造业,使街域企业整体向园区集聚。新隆建机完成整厂搬迁至工业园区,利税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以木兰环保、振邦机械、远华铸造为代表的特色制造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全街固定资产投入2.55亿元,工业技改投入1.1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

【招商引资】2011年,王家河街按照《王家河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等优惠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全年完成项目建设投资37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8300万元,引进项目3个(木兰溪、丰华实业、木兰竹海)。

【小城镇建设】2011年,王家河街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全面启动王河水乡工程建设。完成富康二期工程配套设施建设,铺设彩砖10000平米、新增路灯65盏、维修更新顺河大道800米地下管道;投资800万元,新建500平方米标准建材市场。加强城乡环境治理。投资18万元,建设公路沿线村湾垃圾池50个、垃圾桶500个、购置酒水车1辆。按照“五化”标准,共清理擦除垃圾230余次,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淤泥等3090吨,治理卫生死角410处,清掏排水管网、边沟107千米,修建完善了环卫设施、挖补街道3000平方米,集镇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 2011年,王家河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得到巩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投入17万元,更新各学校的硬件设施,优化校园环境;为2567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免除学杂费2567人,为107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学补助生活费。截至年底,全街有中小学校7所,在校生2567人;幼儿园8所,在幼儿园560人,在职教师4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初中升学率达99%9年义务教育率达98%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强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爱国教育基地等文体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年全街有农家书屋46个,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92场;数字电视用户2.2万户,实现数字电视用户全覆盖。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48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扩建中心卫生院800平米,实行药品采购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年全街儿童免疫接种5297人,接种率达99%以上;落实农村医疗救助97人、城镇医疗救助21人,发放救助金5.52万元。新农合参合人数59610人,参合率达97.1%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围绕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街镇的目标,深入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创新工程”,不断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全年全街出生人口680人,出生率9.51‰,政策符合率94.8%;出生性别比109100。落实各种节育措施4215人,落实独生子女、双女户父母奖励扶助316人,计 20万元;计生家庭特别扶助13人。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落实城镇低保户197户,计532人,发放低保金130余万元;农村低保户1121户,计2133人,发放各类救助金5.7万元;参加城镇养老保险3750人,年发放养老保险38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为327人、354人、536人。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7件(次),337人次;立刑事案件38起,破案14起;治案案件46起,处理46起;调处纠纷399件,调处成功389件,调处、回复、办结率均达97.8%以上。无进京非访、恶性上访和集体访。

【王家河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杨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 

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熊华焱

党工委副书记:周光明

办事处副主任:夏望生、杜德宏

组织委员:余燕华

纪工委书记、人武部长:李汉华

宣传统战委员:周 

(王家河街)

李家集街

【概况】李家集街位于黄陂区西北部,东临罗汉寺街、南与祁家湾街接壤、西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和孝昌县隔河相望、北与长轩岭街邻。既是山区、库区、苏区,又是革命老区。全街国土面积170.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483公顷,其中水田3961公顷、旱地522公顷,山场林地面积6667公顷,水面积1067公顷。街辖54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户数2.82万户、人口8.96万人。全年全街完成财政收入为20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税收入538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地税收入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011年,李家集街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救灾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市综治委授予“优秀平安街乡镇”等荣誉称号。

农业】 2011年,李家集街继续坚持由农业大街向农业强街转变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829公顷,粮食总产量4.06万吨、棉花总产量195吨、油料总产量8553吨茶叶(绿茶)产量98吨、水果产量523吨(其中桃子420吨)生猪出栏6.16万头,肉类总产量1.13万吨,水产总产量2310吨,农林牧渔总产值6.2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58元,比上年增长29.8%。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以民安、五显、白庙等地为重点,加大优质稻、双低油菜等特色粮食生产面积,全年种植优质水稻2万亩、双低油菜4万亩;在朱铺、宋集新开辟蔬菜板块种植3000余亩;在巴山砦、珍珠岭、上古寺、袁李湾等村新建优质茶园2700亩,在巴山水库旁新建茶叶加工厂1座;在新华、司马岗等地开发花卉苗木基地3000余亩。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650万元,在54个村实施了“一事一议”和“小农水”项目,改造塘堰89口中,维修渠道13510米,硬化通村路7.9公里,新建维修桥梁3座。同时为了减轻农民农业生产风险,全街8.6万亩水稻购买了农业保险。

农村劳务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和缝纫培训、电脑培训、养殖培训、电焊培训、铸造培训、茶叶培训等培训基地培训劳动力1230人次新增转移劳动力1650人其中向伊拉克、安哥拉等国家输送劳动力700余人全年农村劳务经济收入达4.3亿元。

工业2011年,李家集街围绕打造“工业强街”的目标,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全年全街完成工业投资0.7亿元,外引内联到位资金383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0.7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达28%

旅游业 2011年,李家集街按照以云雾山为龙头,建设“1+8”旅游产业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加快推进云雾山景区提档升级。投入资金380万元,在竹林寺依托原仙女池的山势地形,启动了竹林寺小水库拦水坝建设工程,为十里柳溪打造流水潺潺清新生态的自然景观提升景区景观质量,为景区从3A晋升4A奠定了硬件基础。加强旅游景点建设。投入资金492万元,在景区泥人王村修建了1座占地3200平方米的黄陂泥塑民间艺术馆,已于3月正式免费对游客开放;总投资为3000万元,占地98亩的泥塑工艺园第一期3000平方米的园林式生产车间主体建筑工程已基本完工;九邱湾木兰溪采摘园、赶鸡山异国风情度假区、陈福湾青少年素质基地3个景点正在抓紧建设;彭家冲桃花山影视城、巴山砦茶文化主题公园、龙王尖、作京城、今晨会所等5个旅游项目正在规划洽谈之中。全年全街引进旅游休闲项目3个,旅游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

【城乡建设】2011年,李家集街加大城乡建设投入力度,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投入资金410万元,完成了泡桐、李集2个中心集镇综合整治;启动了中心集贸市场、中心客运站、休闲小游园建设,完成了李集大道、齐石大街的美化、亮化工程,铺设人行道彩砖4200米,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小广场1处,修补道路破损306处,增加停车线、人行道斑马线13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余盏;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增加聘请环卫清扫工人7人、城管专职管理员13人,配置环卫桶1270个、遮阳伞600把、垃圾清运汽车1辆、洒水车1辆、城管巡逻车1辆,新建垃圾池18个,做好街道清洁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确保辖区环境整洁。

社会事业】 2011年,李家集街社会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教育、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总投入为724万元,占地12亩,建筑面积3314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截至年底,全街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2所、幼儿园8所,在职教师430人,在校学生7709人,其中,中学生2200人、小学生4403人、在园幼儿11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85%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图书下乡、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街现54个村全部完成农村书屋、体育健身场建设,49个村开通了文化科技信息资源点。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认真落实各项救助制度,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全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理176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8.28万人、“家属工、五七工”办理500余人,发放救助补助类资金657.2万其中农村低保资金325.3万元、救灾款20万元、医疗救助23.8万元发放各类惠农政策资金1478.9万,为34户困难群众和因灾倒房户的房屋进行维修和新建。

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三结合”的方针,全面开展“三查”、“四术”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全年全街出生人口914人,出生率9.93‰,符合政策生育率94.42%,政策外多孩率控制在0.5%以内;长效节育率75.4%,药具发放率100%,出生性别比111.09: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继续开展无毒村、平安村、平安社区创建和打击法轮功分子等活动全面营造社会和谐、安定的氛围。全年全街接待上访人数620人次,接到省长信箱、市长专线、区政府督办单45件,群众上访件13件,群众信访件16件,矛盾处理协调件9件,处理、回复率100%,办结率100%;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75件,成功率100%;破刑事案件35起,查处治安案件62起,治安拘留59人,刑事拘留23人

【李家集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王传金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汪绍斌

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办事处副主任:彭国锋

办事处副主任: 

组织委员:陈宝华(女)

宣传统战委员:许国伟

人武部长:彭小华

朱先义

姚家集街

【概况】 姚家集街位于黄陂北部丘陵山区,地处木兰生态旅游区腹地,东与红安县毗邻、北与大悟县接壤、西与蔡店乡相连、南界长轩岭街、木兰乡交界,是武汉市的“北大门”、“口子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全街国土面积1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167公顷、水域面积28公顷、耕地面积2866公顷。街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47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9万户,总人口5.72万人。2011年,全街社会生产总值达5.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国税105万元、地税520万元。 2011年,姚集街被评为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武汉市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农业】2010年,姚家集街按照“种植调优、养殖调大、劳务调高、基地做强的”的工作思路,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与有机农业。全年全街粮食播种面积4428公顷,总产2.76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853公顷,总产5141吨;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246公顷,总产3456吨;生猪出栏3.90万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5.5%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三大类种植业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2.5万亩、蔬菜基地2000亩、优质花生基地1.5万亩)、两大类畜禽养殖基地(生态鸡、有机蛋基地、牲猪养殖基地)、三大类林果茶基地(绿茶、油茶、金银花药材基地)、两大类水产基地(翘嘴白、桂鱼等优质鱼水产基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建“有机鸡蛋”、“有机茶叶”2个协会,发挥其联合创业,服务农业,引领产业的作用,提高加工水平,拓宽销售渠道。截至年底,全街建油茶板块3个,计8000亩(其中,退耕还林板块6000亩)、绿茶板块8个,计4000亩、板栗板块3个,计1500亩、林果板块3个,计1500亩、中药材板块1个,计500亩;有规模以上养猪专业户38户、养鸡专业户24户,养殖山鸡10万只;鸡蛋产量1534吨、茶叶产量25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757元,比上年增长20.0%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5万元,新修、改造塘堰110口,山塘2口,机站3座;投资800万元,完成了晏家冲、乐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400万元,在韩河流域12个村开展以新修、改造塘堰、渠道、机站为主的水利建设,该项工程已完成了勘测、设计任务;投资76万元,在畈张、姚集、双河3个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水利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截至年底,域内已建成水库20座,总库容为3182万立方米;开挖水库干、支渠75条,总长128千米;共建成电灌站21处,装机容量220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29公顷,有效灌溉率达67.3%

【工业】2010年,姚家集街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武汉北旅游产品生产集散中心园区。积极引进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会项目、资金,将原农机厂、暖气片厂、陶瓷厂废弃的厂房和土地进行改造,建设成占地185亩的武汉北旅游产品生产集散中心园区,培育一批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和农副土特产品深度开发,促进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增值。全年全街完成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额3000万元,内引内联到位资金171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个,商业企业“小进限”1家。

【旅游业】2011年,姚家集街坚持以景区提档升级、发展休闲游为重点,促进旅游业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景区开发建设。促成武汉锦绣长江实业集团、六指集团完成古门景区的收购工作,为古门景区做大做强、提档升级、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对木兰故里古双龙镇、周总理旧居姚家大湾、红色名村崇杰村等红色旅游景点的宣传,提升各景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发展以双龙渡假村、茶树湾农庄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娱乐产业,有力的促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全年全街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员达5000人。

【小城镇建设】2010年,姚家集街围绕打造黄陂北部生态文明口子街,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城镇功能和面貌不断改善。投资4617万元,实施武汉市北大门商业景观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垃圾中转站工程、集贸市场工程及道路刷黑工程等,所有项目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道路刷黑工程已完工,商业景观工程已完成70%,集贸市场交付使用,提升了“口子街“的形象。深入开展“城管革命”,加强街道管理,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姚集村市级示范村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2011年,姚家集街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街有初中1所,小学3所,教学点12处,幼儿园2所,在职教师342人,在校学生3147人,其中,中学生1037人,小学生1800人,在园幼儿3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5%,初中升学率达88%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不断提高。全街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医务人员65人;社区医疗点36个,从业医生119人。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0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06人,城镇居民参保率8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落实城市低保117户,281人,农村低保1130户,2184人。发放低保金344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3100人,年发放养老保险947万元。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全街出生556人,人口出生率为9.68‰,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11%;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70.58%;双女户结扎率65.38%,重点服务对象孕环监测率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达到94.67%94.98%;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办证信息入库率达到99.5%,流出重点对象有效联系率达到86.38%;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48.7万元。

【姚家集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杨 飞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绪旭

党工委副书记:张君建   胡延安

纪工委书记、办事处副主任:程 壮

办事处副主任:卢胜勇

组织委员:彭桂萍(女)

宣传统战委员:黄 珍(女)

人武部长:张绍鹏

(喻承生)

蔡家榨街

【概况】蔡家榨街位于黄陂东部偏南,东与红安县交界、西与王家河街接壤、北与木兰乡毗连、南与六指街相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区,南部为岗岭平原区,全街由九岭十八岗组成。主要河流有青龙河、凤凰河等;主要山峰有红岗山、洞岗山、马鞍山、会龙山、铁淋寨、凤凰寨等;位于街东的红岗山为全街最高点(海拔280米),位于南部水口寺村的细丁湾,是全街的最低处(海拔34.4米)。全街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35公顷,其中:水田2186公顷,旱地44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街辖3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7万人。全年全街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财政收入3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9.3%。

【农业】2011年,蔡家榨街以办理区人大关于推进全区茶产业发展的二号议案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全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89公顷,粮食总产量2.76万吨、棉花总产量182吨、油料总产量4660吨、茶叶产量260吨,生猪出栏4.0万头,肉类总产量0.54万吨,水产总产量1096吨,农林牧渔总产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05元,比上年增长22.7%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引入木兰茶乡古镇旅游有限公司,开发集茶叶基地、茶加工、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茶乡古镇旅游项目。1018日,全市首个茶文化园在红岗山揭幕。全年引进龙头企业11家,有序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茶叶、苗木、蔬菜等板块基地和观光农业。

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土豆、农机、茶叶、蜂蜜、泥鳅等专业合作社5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年入社农户达1200户,有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其中,凤凰寨村成立金凤凰合作社,开发建设有机茶叶基地600亩、果园基地200亩、油料基地250亩,并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厂,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资金450万元,挖改当家塘57口、修建河坝6座、完成东干渠和南干渠护砌各1公里、青龙河清淤1公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工业】2011年,蔡家榨街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内引外联到位资金3698万元; 工业企业“小进规” 2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重点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积极争取工业园开发建设的政策,新引进了天种集团15万吨饲料加工厂及集团研发中心、鑫华夏精密机床厂、惠能电力设备厂、东方长力污水处理厂等5个工业项目,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234亩工业园征地协调任务,确保引进项目落地开工按期投产。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试验,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国喜小额贷款公司已获省金融办批准,通过银企对接、金融产品创新和融通财政周转金,全年为规上企业争取银行授信6亿元、融资3600万元,其中,重点扶持东方建筑集团、武汉七建公司2家建筑企业升级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

【城乡建设】2011年,蔡家榨街按照“建着重完善功能,管着重完善机制”的工作思路,加快“口子镇”建设,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

发展城镇功能取得突破。积极配合区政府经营土地6宗,计258亩,果断调换了茶香古镇项目开发业主,新注入资金600万元,基本完成了茶香古镇一期工程,初步化解了常宏置业商业街遗留问题,改善小城镇面貌。加快镇村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建设步伐。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540万元,新建育才路、改造兴崛大道南段,新建小游园2个,新装路灯40盏,整治房屋立面、院墙、沿街广告牌1.2万平米,新建、维修通村公路5.6公里,改造危桥2座,引入社会资本200万元建成了新集贸市场,新建 8个生活污水净化池、1个垃圾压缩处理站,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健全“户集、村收、街运输”体系建设,严格日常考核和奖惩兑现,确保辖区环境整洁。全年创建农村环境卫生优秀村6个,在全市三类乡镇城管考核中稳居前列。

【社会事业】2010年,蔡家榨街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投入450万元在全区率先建成公立幼儿园,改造维修蔡榨中学、韩集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截至年底,全街有初中1所、小学7所、幼儿园5所,在职教师192人,在校学生2276人,其中,中学生773人、小学生1503人、在园幼儿40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3%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低保、伤残军人、军烈属优抚救济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全年全街“新农保”续保14550人,扩面1080人;参加“新农合”38186人,参合率达95% ;办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981户,发放低保金23.5万元;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改造D级危房24户;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24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项11.7余万元。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和街、片党总支、联村干部、村干部、计生专干“五位一体”考核责任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全年全街出生人口406人,出生率9.01‰,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819人,出生性别比100:99

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完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继续实行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众性事件,确保全年全街无一例赴京或集体赴省、市上访事件。

【蔡家榨街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人大主任:陈春晖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余俊祥

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梅金生 

党工委副书记、人武部长:吴拥军

纪工委书记:喻达良

副主任:冯明和  王光华

组织委员:郭翠平(女)

宣传统战委员:蔡卫玲(女)

(蔡家榨街)

三里镇

【概况】三里镇位于黄陂南部滨湖地区, 毗邻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南与武湖街接壤、东与六指街相接、北与前川、大潭相邻、西与滠口街隔河相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33公顷,其中,水田225公顷、旱地1407公顷;养殖水面800公顷、林地667公顷。镇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万,其中,农业人口1.94万人。2011,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81万元,比上年增长35.1% ,其中,国税164.6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地税38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内引内联到位资金2600 万元,比上年增长73%2011年,三里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安置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和“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2011年,三里镇围绕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实现种植业产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畜牧业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7.9%;林业产值1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渔业产值43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2公顷,总产量0.26万吨、油料总产量0.19万吨、蔬菜总产量5.58万吨;生猪出栏10.42万头、家禽出笼8.46万只;水产品产量0.65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0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166元,比上年增长17.1%

不断巩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完成了武汉广地三里蔬菜基地300亩温控大棚、兰氏蔬菜生产基地300亩钢架大棚、武汉科利歆200亩芦荟钢架大棚、武汉仁恒农业3000亩蘑菇钢架大棚建设,青草湖立体养殖公司完成2000亩高效水产基地建设。节水灌溉、温控制种等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基地广泛应用,基地抗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全年武汉广地三里蔬菜基地蔬菜出口创汇达到1100万美元。

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大对6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力度,培植本土发展致富带头人。协助做好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工作,支持广地、天种等企业进园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通过吸纳农民到生产基地从事生产经营管理,使农民变农工,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了四季美农贸城与其生产基地的无缝对接,促其种得好,销得旺。

【工业】2011年,三里镇以三里家具工业园为引领,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 8175 万元。

加快园区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KV供电专线的施工、老黄武公路的维修等配套工程建设;研究制订了彭家湾的拆迁还建方案,并着手于还建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申报等拆迁还建筹备工作;争取了二排建设清淤护砌的立项申报和振兴大道的立项申请;协调金马集团完成了一期建设的详规评审、回填土方、地勘等工作。全年工业园投资额达5.09 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工业企业不断壮大。昌盛汽车配件厂新投资600万元完善设施设备,瑞通工业园新投资5000万元进行了厂房与生产配套建设,高力投资厂投资100万元进行了新一轮技术改造,全新家具厂投资500万元进行厂房及其他配套建设,春发海绵厂投资600万元完成征地及场平建设。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城乡建设】2011年,三里镇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全面完成了新黄武公路建设的协调任务,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了农村通湾公路破损道路维修,铺设排污管网15.7公里;对东支河老虎塘段、青草湖西堤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对腰渠1.2公里进行了硬化护砌。各村机闸站的维修维护得到加强,沿堤、邓畈、长堤等村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建设。新文体广场、农贸市场、文体服务站、丹江口移民活动中心,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加大城乡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查违控违拆违”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一户一基”的先批后建的农村建房制度;对违法填塘建厂的违建开展集中整治,拆除邓畈、白水胡等村违法建设约1.2万平方米;加大农村村湾环境整治力度。借老黄武公路维修之机,对银湖大道进行刷黑、绿化、新建排水管网、铺设彩砖、新增加路灯82盏,在镇入口处新建广告宣传长廊,在三里中学新修一道文化墙,新组建了城管协管队伍,添置了垃圾转运车、路面洒水车、城管执法车,形成了街道卫生日常清洁、保洁的长效机制,乡村面貌得以整体提高。

【社会事业】2011年,三里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全镇完成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续保7400人、扩面550人,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累计18910人,参保率96%。落实农村低保375户,计826人、落实城镇低保40户,计12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农村五保户64户,计64人,其中,进镇福利院供养12人。完成14D级危房改造和14C级危房维修任务。累计发放贫困群众大病救助资金4万元,帮助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补助新增4例。为农民工组织供岗招聘会,实现就业安置600余人次。

教育、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扎实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全镇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年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3所,教学点1处,幼儿园5所,在职教师126人,在校学生1467人,其中初中535人,小学932人,在园幼儿58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2%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加大对文体事业的投入,积极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新建成的文化站图书室藏书10000册,全镇农家书屋达14个。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镇出生232人,出生率10.5‰,符合政策生育率94.4%,出生性别比为129.7:100 ,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301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任务;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纳入综合治理范畴,按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管,成功处置7例非正常死亡事件;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和“四访促和谐”活动,积极调处各种社会矛盾和民事纠纷,全镇实现了无群体性恶性事件、无赴京上访事件、无群体越访事件、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里镇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万  红(女)

党委副书记、镇长:陈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敏涛

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范良俊

副镇长:辜宏建(挂职) 张锦芳(女)(兼宣传委员)

人武部长:罗祖喜

(三里镇)

蔡店乡

【概况】蔡店乡位于黄陂区最北部,东与姚集镇相连、南与长轩岭街临界、西与孝昌县毗邻、北与大悟县接壤;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四周群山环抱,中部和东南部形似小盆地。主要山峰有:西峰尖、双峰尖、黄牯山、团山寨、姚家山等,属大别山余脉,最高山峰双峰尖海拔873.3米;东南部的彭城河地势最低,海拔55.2米。全乡河流全长为60公里,主要河流有源泉河、张河、汪河、郭河岗、赵店河、彭城河等。其流向为:源泉河、张河之水汇入梅店水库;汪河、郭岗河、赵店河之水经彭城河到姚蔡河入滠水河,是滠水河的源头之一。全乡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30公顷,其中,水田1912公顷、旱地318公顷;林地(山场)面积2958公顷,有林面积866公顷;水面400公顷。辖1个社区、30个行政村、3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2万人,全乡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并有少数民族(土家族)居民490余人,是武汉市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人口最多之地。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财政收入5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17元,比上年增长28.0%外引内联到位资金3000万元。

【农业】2011年,蔡店乡以百惠勤生态农业园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36公顷,粮食总产量2.08万吨、油料总产量0.22万吨、蔬菜总产量2.43万吨;生猪出栏2.61万头、家禽出笼29.73万只 、肉类总产量0.32万吨;水产品产量0.16万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畜牧业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6.9%;林业产值894万元,比上年增长20.0%;渔业产值57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

加快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3700亩的百汇勤生态农业园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已投入资金1500万元,平整土地1280亩,一期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6万元,新建林果产业、低林改造800亩。芦笋板块基地建设不断巩固。投资8万元,组建芦笋专业合作社;投资100万元,完成芦笋加工厂扩建项目,有力地推动芦笋产业健康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全乡共落实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223万元、良种补贴60.3万元、棉花补贴1.41万元、油菜补贴2.04万元、家电下乡补助76万元。

【旅游业】2011年,蔡店乡依托北部优良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加快锦里沟景区建设步伐。景区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并投入运营,二期工程休闲会所、漂流、度假别墅等项目建设已经启动;投资2800万元,完成锦里沟旅游公路4.6公里建设。完善了清凉寨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景区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达摩寺农业生态园建设、源泉温泉、新五师司政旧址等景点开发已进入筹备阶段。全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万元;景区内农民共开办农家乐18家、旅游商品经销店15个,40余户农民户年平增收8000余元。

【城乡建设】2011年,蔡店乡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集镇建设有序推进。完成腊梅街改造、振兴路建设、连接线工程、征地拆迁还建工程、新建游园工程、三杆迁移工程以及绿化、路灯安装、立面整治等各项集镇建设;管网铺设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蔡店南街建设已经完成征地拆迁、道路基础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完工。深入推进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入2327万元,新建水厂1座、转压站1座、高位引流23处、敷设管网641公里,有效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按照“四进家园”的目标及四通、四改、一场、一化、一室的要求制定项目规划,完善家园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管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年底,完成30个村的家园建设创建工作。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成立“城乡综合管理委员会”和环卫所,组建了30人的环卫队伍,配置垃圾清运车3台、垃圾转运车1台、洒水车1台,垃圾箱120个、垃圾池150个,建垃圾填埋厂1个、垃圾中转站1座,积极开展村湾环境整治,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2011年,蔡店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落实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严格实行乡村干部包村、包片、包户制,加强对育龄妇女的跟踪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531人,其中,政策内一孩347人、二孩125人、多孩8人,出生率10.24‰,符合政策生育率90.40%出生性别比122.08:100落实综合节育措施人数9218人,节育率91.68%2011年,乡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市计生委检查验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活动,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全乡现有初中1所,小学8所,教学点8处,幼儿园5所,在职教师132人,在校学生3133人,其中初中919人,小学2058人,在园幼儿1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成低保核查工作,完善福利院宿舍楼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对社会救助、低保、优抚等民政保障政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年落实城镇低保对象556人,发放低保金5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345人,发放低保金35万元;53名五保对象,发放供养费3.5万元发放优抚金86.36万元;新农保适龄对象续保1.8万人,扩面1038人。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完善乡村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完成6个乡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等问题。截至年底,全乡有一级甲等医院1所,病床30张,医疗点3个,医务人员23人;下设31个卫生室,从业乡村医生3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26万户,计4.92万人,参保率100%

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建立信访宣教工作专班和劝控工作专班,配备基层信访专干31人,及时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年接待上访人来访事件80余件次,涉及上访群众250余人次,其中,集体访375人次,接访率为100%;处理来访事件78件次。接到人民群众来信138件,其中,上级转办、督办件130件,已办结128件,占来信总量的98%,回告率100%

【蔡店乡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章华林

党委副书记、乡长:管立明

党委副书记:田玉梅(女)

党委副书记、副乡长:阙劲松 

纪委书记:吴恒建

副乡长:王恒元

组织委员:童秀琼(女)

人武部长:吴世学

(蔡店乡)

木兰乡

【概况】木兰乡位于黄陂区东北部,东与红安县交界、南与王家河街接壤、西与长轩岭街毗邻、北与姚集街相连。全乡国土面积169.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481公顷,其中,水田1964公顷、旱地517公顷。辖1个社区、38个村、47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9万户,总人口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9万人。境内有省级木兰湖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与木兰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体制。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财政收入16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外引内联到位资金9800万元,引进投资项目2个,实施改扩建项目82011年,木兰乡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市小城镇建设十佳单位”、“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示范街”、“武汉市文明街(乡镇)”、“武汉市街道(乡镇)十佳党组织”等荣誉。

【农业】2011年,木兰乡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097公顷,粮食总产量2.33万吨、油料总产量0.34万吨,蔬菜总产量4.81万吨,生猪出栏4.33万头、家禽出笼64.45万只 、肉类总产量0.50万吨、水产品产量0.25万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实现畜牧业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林业产值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渔业产值19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7830元,比上年增长19.2%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经济。支持木兰湖绿岛茶业有限公司实施新建基地安苗、茶叶基地抗旱、生产车间扩建,使生产经营做大做强;支持武汉景上木兰种养殖农场科学制订发展规划、组织多种经营,推动了企业发展;支持木兰小泉山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新建生产车间、落实肉牛领养政策,促进养殖上规模,其产品成功进入超市。1117日,该公司牛肉食品分公司及其牛肉加工车间正式开业,袋装风味牛肉成为市场抢手货。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桥头边村新建香椿基地、芦子河村扩大玫瑰基地规模、同兴集村茶油加工厂“一专多用”、30个村建茶叶基地3065亩,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截至年底,全乡已建红栀子基地3000多亩、油茶基地1万多亩、茶叶基地2万多亩、香椿基地1000多亩。

积极组织开展抗灾恢复生产工作全乡投入抗旱资金260余万元,组织抗旱用电20余万度,修复启动机站25座、修通渠道1.2万米,累计播插早稻5328亩、中稻和一季晚1.83万亩、“水改旱”3012亩;实施旱地补种5234亩、林果基地抗旱安苗补苗保苗6800亩,其中,补苗400余万株,有效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大政策支农力度。制订惠农补贴资金落实方案,全面开展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全年发放种粮户政策补贴10500户、计47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贴4100户、计121.6万元,发放库区移民补贴7172人、计542.34万元。

【旅游业】2011年,木兰乡围绕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建设。“欢乐水魔方”项目进展顺利,为该项目整合土地600亩,一期已摘牌88亩,二期新增用地187亩己获省、市、区土地部门批准,正在办理具体用地手续,即将开工建设。大余湾旅游开发项目有序推进,修订完善了《黄陂区大余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管理实施方案》,全面修缮了拟开放的古民居,新建门楼、广场、停车场、尚书府酒店。“九运·木兰水天”、“万基·楚天游艇会”、“自由半岛度假村”等景区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加大旅游项目的引进力度,“乡村迪士尼”、“天赐港湾”、“高尔夫俱乐部”、“木兰将军庙”等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全年全乡接待游客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城镇建设】2011年,木兰乡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0万元对木兰湖大道进行改造,启动木兰湖大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投入300万元,完成丰天路进行刷黑改造,扩改梳研公路,新建梳研公路大桥;投入150万元,实施镇区旅游码头改造;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继续实施“改水工程”, 完成周王冲水库渠系硬化,对塔耳自来水厂、德利水厂、湖东水厂进行扩容和管网改造,切实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截至年底,全乡安装街道照明路灯200盏,配置垃圾桶80个,14个垃圾池,垃圾处理场1个,铺设自来水管道26千米,累计硬化通村通湾公路280多公里。

【社会事业】2011年,木兰乡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以教师队伍建设年为契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截至年底,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10所,在校学生4180人,其中,初中960人、小学2200人、在园幼儿10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95%。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2%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以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乡建“农家书屋”38个,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2011年,乡文艺代表队荣获全区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最佳演唱奖”、全区第四届“爱我黄陂”歌手大赛三等奖、全区腰鼓大赛铜奖等荣誉。

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提升。健全奖励节育、少生优生、扶助计生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关爱女孩、婚育新风进万家、创建生育文明示范村“三型社区”“六好家庭”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全街出生455人,人口出生率为8.81‰,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率为93.4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7.5100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乡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全覆盖,医保和养老保险基本普及。全年新办理城乡低保84户,救助残疾人116人;新农保续保续保19000人、扩保1855人;办理城镇“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214人。

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以乡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室为平台,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四访促和谐”活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年接待信访件146件、345人,其中,医疗纠纷2件、土地纠纷24件、房屋纠纷15件;己调处136件、包保稳控10件,息诉、罢访计298人。

【木兰乡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张翅鸽

党委副书记、乡长:胡延辉

党委副书记:万来疆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国斌

副乡长:陈仕敏  陈晓乔梁 爽(挂职)

组织委员:杜德宏

宣传统战委员:白  彩(女)

人武部长:柳 

【木兰旅游度假区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张翅鸽

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易福琪

副主任:陈卫东  黄富明  陈清明

(郑承银)

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

【概况】木兰山风景区位于黄陂区北部,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海拔90582米。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86.5公顷、旱地面积73.5公顷,林地面积373公顷,林区面积达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管理处辖3个村民委员会、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45户,人口2448人。木兰山风景区主要由宗教朝圣区(古庙区)、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石景园)、风洞(红军洞)、木兰花苑、木兰山地质博物馆、木兰山索道、森林越野区等精品景点组成,集宗教朝圣、地质科普科教、森林越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避暑休闲、会务培训于一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待游客5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经济收入45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旅游门票收入9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5.9%

【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木兰山风景区加强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木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木兰山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木兰山宗教区详细规划》、《木兰山外贸片区规划》的编制和《木兰山门楼入口服务区规划》的修编,加快景区提档升级步伐,着力改善景区景观形象。对胜景广场进行综合改造,使之成为集宗教祈福、旅游观光和举办大型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广场;对木兰殿片区进行拆迁改造,增建了杜牧亭等休闲设施,进一步突现木兰文化氛围;对金顶片区拆迁改造,拆除2家私房,修建了休闲长廊等景观设施,改善金顶片区旅游环境;安装大型电子显示屏,成为木兰山旅游和对外宣传的亮点;积极推进旅游公路标准化建设工程,对景区西线旅游公路进行刷黑,为游客营造舒适、便捷、安全的旅游环境;继续推进“拆楼还景”工作,启动了外贸片区楼堂馆所的拆除改造工作,编制楼堂馆所拆除后的规划和覆土绿化工程预算,做好拆除后土地的覆土绿化和补植工作;加强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编制完成了地质公园保护和治理项目,积极争取地质遗迹保护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使地质公园建设走上依法依规健康建设轨道;完善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和游线的布局,丰富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科普科教功能进一步显现,已成为木兰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景区农业】2011年,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按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认真落实粮种直补、退耕还林等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年全处粮食播种面积83公顷,总产431吨;油料播种面积75公顷,总产量175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4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实现农业1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实现畜牧业产值234万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林业产值1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渔业产值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大力发展特色板块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结合木兰山景区产业特色,加强茶叶、柿子、枣子、西瓜等优势产业建设,不断提升优势特色农业;积极实施旅游带动工程、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贫工程,依托木兰山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和农家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木兰山村污水处理厂,完成了铁石墩水库和塔园水库的防汛备汛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22元,比上年增长16.2%

【景区旅游宣传】2011年,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认真做好节庆活动的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拓展木兰山客源市场。先后举办木兰山宗教祈福放生活动、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暨武汉木兰山登山节活动、木兰山金秋庙会、木兰拳武术表演、湖北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等系列节庆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木兰山的知名度。积极实施“走出去”宣传推介模式。组织宣传专班到湖北孝感、潜江、天门、仙桃、汉川、荆州等传统香客集中地推介,扩大香客群体范围;组团参加广州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昆明旅游交易会和武汉乡村休闲游旅游博览会,发放木兰山旅游风光片、地质公园专题片、红色电影宣传片,精美宣传画册、宣传单、年历、明信片等,全面宣传木兰山特色旅游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加强媒体宣传。积极与《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报刊媒体合作,全面宣传木兰山特色旅游资源,为登山活动在各报刊宣传近20余次,进一步提升木兰山整体形象,确保旅游人数的稳步增长。

【宗教管理】2010年,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加强宗教建设与管理,切实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加强宗教人员的管理。规范了宗教教职人员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教职人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条例和教规教义;邀请佛、道教的“高人”来木兰山讲经传法,选派年轻教职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到全国宗教名山参观学习,拓宽宗教人员知识面

继续加快宗教区改造建设。依法依规做好宗教区内的拆违与改造工作,对宗教区游步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木兰殿片区和金顶片区拆迁改造,改善了宗教区旅游环境。

积极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协助宗教主管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和对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清理整顿,深入开展 “三清三定”工作(清理假僧道、清理假导游、清理假乞丐,定寺庙性质、定出家人编制、定年度考评标准);支持、督促道教民管会清理供奉神像100多尊,规范摆放功德箱30多个,确保了宗教的肃穆和清净。

【景区管理】2011年,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不断加大景区管理力度,努力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结合大城管工作要求,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段面保洁责任人管理制度和奖罚激励机制,做到垃圾日清日运,不出现卫生死角。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力度,在景区内增设环境保护宣传牌和生态型分类回收垃圾桶,督促游客文明游览,不乱丢杂物;同时强化对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管理,禁止在景区内乱排放生活污水、使用不可回收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等,确保景区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规范经营秩序,营造良好旅游购物环境。积极配合区工商与城管部门,对景区内的摆摊设点及预测、卜卦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对门楼、小庙地区提篮兜售,天街旅游商品市场进行治理,杜绝拦客追卖、乱摆摊点等不文明的行为。深入开展“保护旅游者利益,诚信为游客服务”活动,严厉打击从事封建迷信、欺诈、恐吓游客等行为,彻底改变景区内堵塞庙门、有碍观瞻的违规经营活动,有效保护广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成立了木兰山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和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组建了由管理处青年干部职工组成的应急分队。对景区内危险地段的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牌进行加固和维修;对破损的地段、台阶进行了修补;在游客高峰期设专人在重要地段疏导游客;对景区内各庙宇和宾馆招待所配备的消防器材进行拉网式检查,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林业管理。继续推进“绿化木兰山”行动计划,全年投入50多万元,完成封山育林133公顷、四旁植树3万株。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调整了木兰山护林防火指挥部,组建了80人的灭火突击;认真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与周边村组负责人签订护林防火责任状,严格执行林区用火《十不准》和野外用火许可制度,严格防火巡查值班制度,确保森林资源不遭受破坏。全年木兰山林场周边共发生火警30余次,均及时组织扑灭。积极改善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争取上级部门政策和项目支持,投资300佘万元,完成了木兰山林场危旧房改造建设工程,实现40户林业工人搬迁新居。

【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彭斌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剑中

副主任:彭鲜华  杨高亮  王瑾林   

组织委员、武装部长:许育红

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

大潭办事处

【概况】大潭办事处位于黄陂区南部的滠水河东岸,东与六指街交界,南与三里镇相连,西与滠口街相望,北与前川街毗邻。全域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有耕地546公顷,其中,水田303公顷、旱地243公顷。辖10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15户,总人口6268人,其中,农业人口6188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85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国税收入5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地税收入1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9458元,比上年增长17.8%2011年,办事处被评为“武汉市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安置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

【农业】2011年,大潭办事处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模式,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全年全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85公顷,粮食总产量2721吨、棉花总产量129吨、油料总产量168吨、蔬菜总产量1.14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0.7亿元。

着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和种子工程建设。继续支持丰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四区”(芦笋种植区、西瓜种植区、甜玉米种植区、时蔬种植区)发展布局,有序推进芦笋、西甜瓜规模种植;大力支持省级重点农头企业武大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杂交稻种子规模种植;积极引导外地客商来大潭从事小规模鲜食作物种植;鼓励种植大户发展以超甜玉米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扶持以适度规模养殖场户为主体的禽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禽蛋养殖业,域内基本形成了3000亩蔬菜、1000亩湘莲、2000亩鲜食产品(玉米、西瓜、草莓)、1000亩种子连片规模种植格局,占全处耕地面积80%,禽类养殖规模达到20余万只,有效地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合资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移民后扶及经济发展项目资金250余万元,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维修大潭、四合、伍家港等7个村渠道1万余米、清於8400米;维修墩子河、甲山、新建等村机站8座;铺设澄湖、四合、汪湾等村渠道涵管280米;硬化汪湾、甲山、大潭、新建等村道路2500米、七会村排水沟200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各项粮食补贴资金64.28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9.27万元、综合直补资金40.44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4.57万元;发放摩托车、家电下级补贴资金14.65万元,发放水库移民后扶资金40.8万元。

【工业】2011年,大潭办事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聘请市规划设计部门有关专家编制大潭20102020年土规、城规(“两规合一”), 初步确立了“一园两区”的总体规划方案,即依托东支河两岸打造宜人居住生活小区,以神龙岗为主的商贸小区,以黄武路以西、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以北建3400亩的工业园区。其中,工业园区已被纳入黄陂区“四区十园”布局范围。

认真做好工业园区范围内土地面积、权属以及地面附着物(构筑物)登记工作,引导农户有序从园区范围内退出。同时申报园区主干道建设项目1.5亿元,为园区项目引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年完成工业投资额3100万元,接待各地客商50余批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企业有8家。

【社会事业】2011年,大潭办事处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外访万家”等德育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分层分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加强师生课间及上学放学途中的行车安全等工作管理,确保学校无意外安全事故发生;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资40万元,对学校围院、门楼、校路进行了改造,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截至年底,域内现有小学1所、教学点1处,在职教师21人、在校学生246人,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做好救济、低保工作,申报审批农村低保17户,计58人;申报临时救助84户,大病救助15户,发放救助资金16万元;为13户五保户发放各类补贴2600元,并筹措资金4000元解决五保户看病问题;为14位老人办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为4户残疾人办理养殖补助,发放补助资金1.6万元;完成D级危房改造4户,计130平方米,C级危房改造10户。截至年底,域内落实农村低保148户,计346人,发放低保金67万元;参加城镇养老保险243人,发放养老保险29.2万元;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有3098人。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大长效节育措施及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纪生育行为,有效控制政策外人口出生,进一步巩固“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办事)处”成果。全年域内出生65人,出生率达10.27‰,符合政策生育率97%出生性别比110:100。二次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人数1139人,检查率97%;累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1034人,综合节育率88.15%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投资1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整体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春秋两季普查钉螺面积2860亩,辖区内血吸虫病人、畜感染率和发病率持续下降。认真做好参加新农合农民医疗报销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医改和一卡通推广工作,群众看病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全年完成新农保续保人数2200人,扩面122人,新农合参合率99.2%;征缴基金81.55万元。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全年共组织安全检查12次,排查整改一般隐患14起、消防安全隐患4起,整改率100%。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书记大接访”工作制度,通过采取下访、邀访和主动约访方式直面信访人员等措施,先后化解丹江口移民安置问题、伍家港土地纠纷、前川至武湖公汽权益上访群体性事件、新建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人口纠纷等社会矛盾,确保辖区社会稳定。全年共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0个,化解17个。

【大潭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工委书记:杨剑波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淑萍(女)

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惠华

党工委副书记:丁 

办事处副主任:雷争峰  余良芳

组织、宣传统战委员:鄢冬荣

(大潭原种场)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

【概况】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地处黄陂最南端,东与滠口相连、南临府河,与武汉市江汉区、江岸区、东西湖区相望、西与孝感交界、北与横店、天河街接壤。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43公顷,其中,水田643公顷、旱地300公顷,湖泊面积1900公顷,山林面积127公顷。开发区辖12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1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7万人。2011年,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1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完成财政收入88897万元(含汉口北,下同),比上年增长97.5%,其中,国税25836万元、地税63061万元。

【农业】 2011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全域粮食播种面积827公顷,总产量6310吨;油料播种面积273公顷,总产量467吨;其他经济作物69公顷,总产量124吨。生猪出栏1.2万头、家禽出笼2.02万只,肉类总产量1589吨,水产品产量4572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实现种植业产值0.96亿元,增长19.2%;实现畜牧业产值0.31亿元,增长7.1%;实现渔业产值0.38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收入10910元,比上年增长28.8%

【工业】2011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积极构建以卓尔第一企业社区为主体的企业总部基地、佳海都市工业城为主体的商贸物流基地、临空经济区制造业基地、临空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四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规模以上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格局。全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完成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收入6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长7.765公里的巨龙大道标准化改造工程亮化设施基本完成;投资1.5亿元,全长8.23公里的腾龙路已完成,实现全线通车。宋岗10万伏变电站、宋岗还建小区(外线)供电、盘龙城中心小学送变电、川龙大道10千伏盘59丰山线、10KV64宋岗线杆整改工程、盘龙城美景天成)武汉军代局电缆管群、10千伏59丰山线蒋湾支路0#26#杆线入地工程、下集还建小区二期配电工程均已按要求供电入户。开发区中心小学基础建筑工程全部完工,网络布线、广播电视系统、校园监控安装工程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其他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盘龙城派出所项目主体结构已竣工,相关装修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

【还建小区建设】2011年,2011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为配合项目投资建设,全面推进还建小区建设。截至年底,已建成小区4个、在建小区6个、拟建小区4个。刘店东区还建小区占地面积150亩,前期已建成面积78588平方米,已安置730户,入住安置2190人,二期正在建设,另 65000平方米准备建设。刘店西区还建小区占地面积230亩,一期已建成面积45722.3平方米,已安置460户,安置入住1700人,二期在建面积124366.65平方米,拟建面积168392.7平方米。下集还建小区占地57亩,已建成面积45162.9平方米,安置168户,安置入住496人。下集还建小区二期工程占地面积235亩,拟建总面积323416平方米,前期场平全部完成,已进入施工阶段。盘龙小区已建成面积18184.4平方米,安置155户,安置入住1840人,在建面积49692.09平方米。刘古塘还建小区占地面积69.4亩,一期建成面积29603.3平方米,已安置205户,安置入住人口615人,二期在建面积130000平方米。磨元还建小区占地面积35亩,已建成面积31969.1平方米,已安置175户,安置入住人口525人。精工小区占地面积10亩,已建成面积10107平方米,安置56户,安置入住168人。宋岗还建小区,占地面积195.8亩,已建成面积107878平方米,已安置438户,安置入住1120人,在建面积51731.49平方米,拟建面积127300平方米。拟建刘店旧城改造还建小区150亩,将后湖农民还建纳入刘店旧城改造还建计划中。机场路以西预留900亩土地,拟建二处农民还建小区。各小区内供电、供水、供气、主干道、化粪池等配套工程均已逐步完善。

【重点工程建设】2011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努力推动经济发展。黄陂天纵、杰宝酒店、莱特印务、中鄂联(西区)、恒安、机场二通道、临空经济总部(西区)建设已启动;刘店旧城改造立交桥项目基本完成;工业园区产业升级改造已近尾声,各还建小区建设全面推进,规划的新小区全面启动;盘龙城遗址公园、盘龙城博物馆建设工作准备就绪,进入工程建设阶段,黄花涝古镇开发正在规划之中。

【城镇管理】2011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按照全市“改善环境年”要求,深入推进“城管革命”,不断提高城乡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将大城管工作纳入武汉市第三方测评,建立“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暴露垃圾、违法占道、施工渣土、交通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辖区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全年发放环保垃圾箱800余个;查处渣土污染事件80余起,处罚暂扣106台违规运输车辆;取缔占道经营362处、规范进店409处、暂扣活动招牌100余块。

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力度。健全 “防、控、拆、疏”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坚决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7月,对佳海都市工业园妨碍消防安全乱搭现象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137处,拆除面积6022.99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佳海都市工业园区违法滥建现象。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96处,拆除面积20442.33平方米;控制18处。

【社会事业】2010年,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截至年底,开发区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7所、幼儿园18所,在职教师464人,在校学生5371人,其中,高中生1480人、中学生725人、小学生3166人、在园幼儿18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出生人口514人,出生率13.69‰,符合政策生育率96.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26.100流出育龄妇女878人,办证835人,办证率95%;流入育龄妇女5319人,查验信息入库率85%2011年,开发区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检查。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开发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26人,享受待遇人数3991人,发放养老保险482.48万元;落实农村低保393户,计71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91万元;落实城镇低保64户,计15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5万元;福利院五保集中供养28人、分散供养35人;医疗救助20人,救助金额13.5万元。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了开发区、村、组三级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开发区社会稳定。全年破获刑事案件113起,其中,破获“两枪一盗”案件91起;查处治安案件345起,行政拘留255人。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畅通信访情报渠道,实施重大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对全开发区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涉诉信访发生。全年接待上访26起,处理信访件242件。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志》出版20114月,编撰历时6年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志》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全书550千字,44页彩插,采用章、节结构,设有大事记略、概述、人物传记、分建置、自然与人口、盘龙城遗址、军事、公安、消防、工业、农业、商业、水务、交通、城市建设与管理、财政金融、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与体育、民政、民俗、艺文、轶闻趣事等18章。年代断限上起公元前1600,下限为2008年,全面客观地记述了盘龙城地区3500余年的历史发展轨迹突出了盘龙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该志集资料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填补了本地方志修纂的空白。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党委书记:谌向红

党委副书记:张勋红、叶建华、吴群力、李建国

副主任:刘光明、陈家武、王艳明

纪委书记:熊三培

人武部长:严金祥

(潘安新)


版权所有 黄陂图书馆 鄂ICP备23325号
地址:黄陂区前川街板桥大道216号 邮编:430300 电话:027-8593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