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
地方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地方特色资源 - 名胜古迹 - 大余湾
大余湾

名胜古迹 加入时间:2020/8/23 16:07:47 来源:  访问量:
 

大余湾

大余湾得木兰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如今,这里制陶业仍十分发达,远近百余里还有很多人家保持着用木兰川里货的习惯。

大余湾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细看族谱,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缘呢。明朝洪武二年(1369),余姓大户从江西北部婺源、德兴迁居木兰山附近。川北的德兴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兴。而川南的大余湾则保留明清时代(主要是清嘉庆年间)石砌宅子数十幢,建筑风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虽说大余湾现已声名渐起,村民们依旧过着质朴平静的生活,老人闲坐在屋门口聊天,小孩子在巷子里自由玩耍。遇到进村参观的游客,他们会热心地为你指点路线,任凭游人自由地穿行在村中。

大余湾村寨后面群山连绵,乃是木兰山余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山岗缓缓流淌。上了山顶,眺望山下,大余湾的全貌一览无遗,大余湾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间,气定神闲。

坐落在木兰山下的大余湾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大余湾由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一跃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武汉市十大魅力乡村。

小桥流水、青瓦飞檐、鸡鸣狗吠、锅巴米粥……走进大余湾,现代都市的喧嚣浮躁被置诸脑后,剩下的,是对能在水墨画般乡村里闲适定居的羡慕与神往。

记者来到大余湾时,80岁的余永奇爹爹正在村口与居民闲聊,曾担任黄陂区文化馆馆长的他对村里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大余湾的先民于明初从江西婺源迁移而来,600多年的历史在此留下了大批明清民居和参天大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田园风光,让生活在此的人们普遍长寿。

东村古西街新南桥流水寨屏北风吹,春芽萌夏叶绿秋色连山梅映白飞雪。这是贴在余爹爹门上的一副对联,也是大余湾村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外工作生活多年以后,余爹爹拒绝了儿女邀其同居广州的建议,也没有在武汉市区生活,而是选择回到村里颐养天年。

在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大余湾大力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历史文化博览、古建筑观展、电影摄制城、农家休闲为老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开起了农家饭庄,年轻人在家门口的旅游区找到了工作,就连农闲时自娱自乐的踩龙船、唱戏也成为每年正月赶庙会吸引大批游客的重头戏。

据大余湾村负责人余绍良介绍,下一步,村里将建设一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新楼房供村民居住,提高人居环境,也利于老民居的保护开发。 [1] 

地理交通

编辑 播报

概况

大余湾现有村民108户,居民324人,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 大余湾距武汉市区40公里,坐落在乡村的公路边。村头是一望无垠的农田,田边散见丰收后堆积的小山似的稻草垛,还有三三两两的水牛在田间放牧。走进小溪环绕的村口,青石小径蜿蜒前伸,一幢幢古旧的房屋连环而建,一律的青条石墙,黑瓦飞檐,形成院落交错的小巷,石磨、古井、油漆斑驳的木亭散布其间,偶见残缺的木石雕刻、画梁牌匾,依稀可以想见旧时的精美。

交通

搭车:从汉口竹叶山转盘处乘车到梳子店的班车,一日数班,票价8元,到大余湾需时1.5-2小时。也可乘车先到研子,再乘面包车东行5公里左右至大余湾。(票价10元左右)。自驾:去大余湾与去木兰山是同一条路线。如走南线,从研子岗镇就要东拐了,从木兰山川下游进入,不必翻山坡,但要经天然堤涉过滠水河。如走北线,从长岭镇东拐,有一条南向岔道可翻山入川(可惜还未安装指路标牌),翻山时有几个盘山弯道还是要格外小心。


版权所有 黄陂图书馆 鄂ICP备23325号
地址:黄陂区前川街板桥大道216号 邮编:430300 电话:027-85932273